欧盟企业期待“中欧投资协定”助其赢利增长
2016-06-08     □记者 闫磊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国欧盟商会7日发布2016年商业信心调查结果显示,近期欧盟对华投资下降来源于对中国市场前景悲观情绪上升,欧盟多数企业期待“中欧投资协定”尽快谈判成功,为未来提高对华投资和盈利增加新的机遇。

调查显示,55%的欧洲企业认为,跨国公司的“黄金时代”终结正成为现实。对于行业增长持悲观态度的企业占比是去年的近两倍,即从2015年的8%增至2016年的15%。另外,41%的欧洲企业正重新评估其在华经营状况,并计划通过裁员等方式来削减成本。56%的受访企业表示在华经营更加困难,这比2015年上升了5个百分点,57%的受访企业认为外国企业受到的待遇不如本土企业。

尽管有47%的欧洲企业回应仍有意扩展在华业务,但这一比例与2013年的86%相比大幅下降了39个百分点。不过,绝大部分欧洲企业表示,如果能消除市场准入壁垒,他们愿意增加在华投资。从行业来看,机械制造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技术和电信业以及汽车和汽车配件业抱怨声最高,认为行业限制和壁垒令其错失的商机最多。

根据中国欧盟商会提供数据,2015年欧洲在华投资93亿欧元,较2014年下降了约9%。

上述调查显示,在华欧企在调查中认为,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时建立了路线图和法律框架,为更多的欧洲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或拓展在华业务提供了所需的确定性,也带来了持续十年的空前发展。

欧方人士称“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有效成果将改善商业环境并减少市场准入限制,促进欧洲企业对华投资。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表示:“欧洲企业现在需要一个路标,在面对现在这一经济充满挑战的时期,为他们继续加大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投入注入一剂强心针。”他还指出,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火热进行的当下,中国应抓紧与欧盟谈成具有“开放市场准入”属性的投资协定。

“尽管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缓慢并呈现 L 型趋势,但通过遏制产能过剩、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强创新,其经济仍可再实现长达二三十年高质量的增长。”罗兰贝格首席执行官常逸博说,“解决了这些难题以及商业信心调查中提到的挑战,可以保证最终实现增长,欧洲企业也会在此过程中作出重要的贡献。”欧方人士认为,欧洲企业在华以技术驱动的服务产业中存在较大机遇,如能源服务、环境保护、健康医疗、教育领域等。

虽然欧方在华投资数额下降,但中国对欧洲投资显著增加,显示中欧商业互动仍处在上升期。中国欧盟商会称,2015年中国对欧洲投资高达200亿欧元,较2014年大幅提升了44%。

伍德克提醒,中国对欧洲多采取收购的形式,这种“购物型”投资对中国创新、高端制造领域的提升效果有限。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