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举国上下儿童家长关注的上海迪士尼乐园终于在6月16日正式开园。这是个好时候,甫一开园,就能迎来全国儿童7、8月份暑假档期。据悉,试运营期,迪士尼乐园已经接待百万游客,城堡内餐厅未来一个月的座位已被订完。
就在开园前夕,国内地产大鳄王健林就与迪士尼打了一场嘴仗。王健林自己透露,他在一次公司内部讲话中表示,要让迪士尼中国的这一块财务10年到20年之内盈不了利。“好虎架不住群狼”,王健林认为,上海只有一个迪士尼,而万达在全国其他地方开了15到20个“万达城”。“迪士尼不信中国有万达,实在不应该来大陆。”王健林说。
对此,迪士尼的CEO艾格认为王健林的讲话很搞笑,他觉得在中国做生意虽不容易,但潜在回报巨大,无论是文化还是管理,他们都十分了解中国市场。
靠着米老鼠、唐老鸭起家的迪士尼,如今有着令所有投资商垂涎的大量IP,在此基础上,迪士尼的产业链的上下游被彻底打通,形成了从影视到商业周边、游乐地产、游戏等一系列的商业模式。这一商业模式即使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也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截至3月28日的第二财季,迪士尼营收达到124.6亿美元(约合772.3亿元人民币),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122.5亿美元,每股盈利1.23美元,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1.11美元。
尽管香港和巴黎的迪士尼是经历过低谷后才逐渐盈利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全球领域,迪士尼打造出的梦想帝国仍然是从儿童到成人无法抗拒的梦之城。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能从中找到乐趣,这使得迪士尼不仅能靠门票收入挣钱,还能靠周边纪念品实现盈利。
在多年累积过程中,迪士尼不仅依靠自身创造的角色,也通过收购拥有了更多的角色版权,漫威的加盟令迪士尼的粉丝群体再次扩张。
从表面看,迪士尼的盈利模式似乎就是简单的主题公园,不用说万达,随便有点钱的开发商,花更少成本复制出一个类似的都不难。但迪士尼拥有的数以千计的IP,却是难以复制的。这是迪士尼的核心竞争力,旋转木马或者小火车只是表面展示核心竞争力的手段而已。说到底,迪士尼的竞争力是唤起了人们梦想消费的欲望。
而万达近年来依靠资本的大幅扩张,或许并不能明白的一点是,文化知识产权领域的扩张,光靠钱砸不一定有效。毕竟,当我国的动漫创造及周边还停留在蓝猫和喜羊羊的水平的时候,并不能唤起全民的梦想消费。即使王健林的预言没有实现,这也不能怪王健林太嚣张,他的企业只是没有遇到文化创新的高潮,要与迪士尼一争高下,光靠万达是不够的。
如果王思聪想要接班万达并且要与迪士尼一较高下的话,他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应该是尽可能地收购国内已经成功的影视、动漫形象,并且坚定地支持知识产权保护。当一个商业社会不再跪舔涉嫌抄袭的郭敬明的时候,或许才是准备好迎接一个崭新的国产主题乐园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