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段富津:养生先要养正气
2016-06-17     □记者 闫睿 哈尔滨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段富津,1930年生,黑龙江省肇东县人。入选我国第二届“国医大师”,现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从医60余载,曾获评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是国家重点学科方剂学学科奠基人,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就奖、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特别贡献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进入六月,行走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学子们步履匆匆,翠绿的校园将他们的“从医梦想”一同点缀。置身其中,今年86岁的我国第二届“国医大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段富津,也坚守在育人的道路上,为学生的毕业答辩再把一道关。

行医65年、从教58年来,段富津在救人与育人的人生选择上,仁医仁心挽救生命,教书育人桃李万千。荣誉加身,他仍以中医治病“以人为本”自勉:当医生就是救人,做老师就是育人,自己只是做了一个医生和教师应该做的事。

“中医治病,实乃治人”

时至今日,段富津依然坚持出诊,每次半天可诊治六七十例,经常是给患者瞧完病,也过了中午饭时。他每周还专门有两次在教研室为病人义诊。“中医治病讲求‘以人为本’,人是有情志的,情志能致病,也能治病,医患之间是有感情的。你对患者热情,患者对你信任,这才能看得顺。”

1930年,段富津出生于黑龙江省肇东县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当地闻名的木匠工人。幼时的段富津身体孱弱,13岁那年经人介绍,只身来到离家20里外的五站镇,拜当地名医李子芳为师。

从那时起,段富津和另外两位师兄每天不仅随师父看20余位患者,抄方、抓药,还在师父的指导下进行药材炮制和丸、散、膏、丹的制作。

段富津记得,先生对自己的要求很严,诊疗余暇时便教他背书。头天规定背多少,第二天一早从背过的一摞书里随便抽一本,师父念上句,段富津就得背下句。

《药性赋》《药性歌括四百味》《汤头歌诀》《濒湖脉学》《医宗金鉴》,段富津日夜苦诵,焚膏继晷,不到3年,这些书便全部背完,为他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这时,一般的小儿病也基本都能应诊了。

1945年,经引荐,段富津又拜当地名医曲培文为师,主攻《内经》《难经》《伤寒》《金匮》及温病等经典。在跟随曲老师应诊的过程中,段富津认识到经方的有效和实用,发奋苦读。在长年不懈的刻苦攻读和临证实践中,医理逐渐融会贯通,医术日臻醇熟。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在日复一日的望闻问切与处方用药间,段富津的医术日趋精进,运用经方治愈了多例令群医束手的疑难杂症。20岁刚出头即在县城闻名。

1957年,段富津的人生轨迹从实践转向执教。这一年,27岁的他到黑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学习,毕业时被评为模范学员。1958年,黑龙江省筹建中医学院,段富津被招录,自此开始了大半辈子的教学生涯。

“医乃仁术”是段富津恪守的座右铭。他说,少年随师学医时,富人找师父看病,诊金一分不能少,而对于穷人,却常常赠医又赠药,这种仁心仁术的大医之风深深地影响着他。

从医多年,段富津不开大方、奇方,处方多用价廉效佳的常见药,尽量帮病人减轻经济负担。虽为著名老中医,他却始终不让挂特诊专家号,对有困难的还免挂号费。曾有多家医院以重金请他出诊,都被他婉言谢绝。段富津的高风亮节有口皆碑,在81岁高龄时,还被学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标兵”。

“方若不治病,反而致病”

段富津说,无论是诊病还是配药,都要理论、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加深对学识的理解。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病症在病人身上,医生要根据病人的脉象、举止、神情状态等综合判断,“中医是从实践中而来。”

“在实际诊疗中,一是辨证,二是判断。治病效果好坏,一在判断是否准确,二在用药开方是否得当。”段富津解释说,中医讲“证”,而证有个体差异,比如仅泻肚就有9种表现,同一症状体现在不同个体身上,其原因各不相同,不能不分虚实寒热一看了之。

“欲穷医理,不外勤、博二字。勤读书,方能明理;博涉猎,庶可达变。”凡读过的书,段富津均加有批注或心得体会,每得训迪,必仔细摘抄,几十年来,形成了数十万字的读书笔记。

段富津中医理论娴熟,精于辨证论治,治愈无数疑难杂证。他曾用3剂药治愈多家医院束手无策发热43℃的病人,亦使因肺热亡阴危证、心力衰竭、脑炎神昏、高热不退的病人起死回生。由于疗效卓著、声名远播,前来就诊的患者应接不暇。段富津主持的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已制订出“胸痹心痛的诊疗方案”,并研制出治疗胸痹心痛的“三参丹颗粒”和治疗风寒咳喘的“麻杏枇杷颗粒”两种疗效显著的制剂。

经过多年的实践,段富津总结出一整套中医方剂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他创建的逻辑推理、多连博贯、教思相资、温故知新的方剂学教学法,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分散问题系统化、理论问题实际化、复杂问题条理化、枯燥问题趣味化,学生们听得过瘾,记得扎实,极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段富津提出“药力=药性+用量+配伍”之“药力判定公式”,解决了方剂配伍理论中许多有争议的问题,在全国方剂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他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方剂学》已全面运用这一理论,通过解析每首方剂的组方原理,使方剂分析具有科学论述,培养中医学子们辩证唯物的方剂分析方法。

“方不治病,反而致病。”段富津善用经方,但也不落窠臼,既崇尚诸师,又博采创新。他说,用药组方讲究“君臣有序”,按照什么原则组合、剂量用多少为宜,丝丝入扣、都要考量,“药有偏性、毒性、烈性,配伍失宜、用量不当,就容易互相牵制,改变其功效,甚至攻伐无过,损伤正气,致成坏病”。

理论功底要扎牢,段富津还尤其看重实践环节。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开设的“中医学专业经典实验班”授课上,他鼓励学生们“早临床、多临床”,强化中医思维和实践能力训练,探索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兼具,在实践中印证、丰富理论,再转过来指导实践。

多年来,段富津始终以中医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为核心,先后出版《金匮要略方义》《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段富津专辑》《段富津方剂学讲课实录》等学术著作20余部。其中,《金匮要略方义》是我国历史上首部全面剖析《金匮要略》全部方剂的理论专著。

“大家都羡慕先生的学识渊博,更敬仰他的人格魅力。”段富津的博士生唐明哲说,老师关心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更通过他以德修己、以德育人的体悟,为我们掌舵从医从教、为人处世的标尺航向。

执教以来,段富津为本科生、研究生等讲授过《方剂学》《中药学》《本草学》《本草备要》等数十门课程。在他培养的12名博士后、50多名博士研究生中,有的已成长为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全国先进工作者。

“养生,首要是保护正气”

在段富津看来,中医文化中有养有医,养生就是保护正气,用药治病不能破坏体内的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段富津在诊治上,注重保护和恢复病人正气,调理脏腑功能,调节脏腑关系。他提出“正气运药”的学术思想,强调药物治病要依赖正气的运化进而发挥其功效,正气不能运药,则药亦无功。

如果要谈养生,可从“三因学说”论之,即致病有“三因”,养生亦应有“三因”。内因,调心为上。从养生角度讲,“三因”之中,内因最为重要,而重中之重,便是心态的调整。纵观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虽出于五脏,却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

“遇事不怨人,凡事先替别人着想。”段富津认为,凡高寿之人,必心胸宽广。日常生活中,难免遇到不顺心的事,此时若不懂得适时调心,则难免影响身体健康,“要淡然地生活,不计较个人得失,也避免过分的妄想和奢望”。

外因,道法自然。人生天地之间,与天地自然之气相应,顺天者昌。养生也是一样。段富津认为,最好的养生,就是道法自然,不违背天地四时自然之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详细记载了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之气养生的方法。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为致病之外因,善养生者,当谨慎避之。然而,仅仅“避之”还不够,段富津提出,还应顺应自然,保持自身正气的充盈不虚。

不内外因,守正和中。不偏不倚,是谓“正”;无太过无不及,是谓“中”。内因、外因之外,诸如饮食、起居、劳作等,皆属不内外因,以“守正和中”为要。

段富津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在饮食上,段富津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和嗜好。他建议,按时吃饭,有啥吃啥,啥都吃,啥都不多吃。

段富津至今仍保持着起居有常的生活习惯。每早五点半起床,洗漱完毕后做家务,去早市买菜。如果下午不出诊,午饭后一般都休息10—20分钟,以保证下午精力充沛。晚饭后,他一般会看书写作,10点上床入睡。

如今,86岁的段富津思维清晰、精神矍铄,仍孜孜不倦忙碌在中医临床和高等教育事业的道路上。他总是说:“人这一生没有全能的,因而前进也是无止境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