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培训市场亟待“有形之手”纠偏
2016-06-23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孩子的钱好赚。”不少网民在看到“天价复读班”的消息后如是慨叹。据报道,市场上一些培训机构举办的高考复读班,一年收费多在六七万元以上,最高甚至要价30万元。

网民认为,教育培训市场之乱,究其根本,教育培训机构既是学校又是企业的双重身份,令其监管面临尴尬局面。网民指出,教育培训市场不能偏离法治轨道,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

培训市场良莠杂陈

有网民指出,如今教育培训市场良莠杂陈,各种机构多如牛毛,其中有不少都不同程度地变味走样了,有些更被异化成敛财误人的摇钱树。在网民“CAIGE2552”看来,这些机构就是在“巧立名目,借机敛财”。

近期,多地接连发生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涉嫌欺诈案。据报道,在北京、河北、苏州、上海等地,万余家长受“存学费,送超长免费课时,返本金”“存学费,享低折优惠,可随时退款”等广告诱惑,遭遇累计数亿元教育投资可能血本无归的悲剧。

“培训班乱象已招致许多人的反感。”网民“李景端”称,培训班管理存在许多漏洞。学校自办的特殊培训班,如重点班、高甲班、特长班等,无需报批。但社会上有些培训班,以信息咨询、中介家教、代理服务等名义,只向工商局申办执照,并未向教育局报批,其资质审核明显钻了管理上的空子。还有一种培训班,培训是幌子,向学员推销他们的“教材”,从中牟利,才是其真实目的。

监管盲区亟待规范

有网民指出,教育培训市场的种种,凸显出监管乏力。教育培训机构既是学校又是企业的双重身份,令相关监管面临尴尬局面。“多龙治水”的后果往往是“谁都不管”。甚至一些企业玩起打“擦边球”的游戏,比如到工商部门注册咨询公司,以教育咨询之名开展培训,由此带来监管盲区。

网民“北方”认为,教育培训行业的乱象,一方面是由于家长盲目追求,而有能力和资质的机构供应不足,最后导致“萝卜快了不洗泥”;另一方面,一些教育培训机构为了钱、为了利益,最后失了操守。总之,这些无疑都是“市场失灵”的结果。在市场无法实现自我调节、“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无法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我们迫切地需要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有形之手”。比如面对教育培训乱象,相关管理部门首先不能无视和放任,要看到这种乱象的伤害,要意识到其影响性甚至是危险性;其次,要把好入口关,加强规范与管理。最起码要把那些浑水摸鱼甚至违规违法经营的相关培训班、培训机构等,坚决依法踢出市场。

(记者 张小洁 整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