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网
车语录
Quotation
2016-06-23 来源:经济参考报

国产化真能治豪华车“水土不服”?

□周磊

近年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原本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的豪华车品牌也开始走上了“国产化”道路,例如凯迪拉克、DS、路虎、林肯、讴歌等。显然,这些豪华车品牌希望借国产化在中国快速走红的意图不言而喻。

但随着中国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对汽车知识也更为了解,不少消费者已对这些常见的豪华品牌产生了固有认知,“国产化”就能治疗这些豪华品牌在中国的“水土不服”吗?

事实上,豪华品牌实现“国产化”成功的先例大有人在,德系三强BBA就是典型的例子,而BBA先入为主的优势,也对其他豪华品牌形成巨大的压力。

但也并不是说后入者就没有机会,以DS为例,在与长安汽车合资后,这个回归市场不久的豪华品牌也迅速跻身2015年国内豪华品牌销量前十的榜单。

显然,国产化带来了更大价格调整空间,为解决豪华车品牌的水土不服打下了基础。首先,国产化能解决的是成本问题。利用国内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与较低的生产成本优势,车企在整车成本控制上更加游刃有余。其次,对原本采取进口方式的豪华品牌而言,国产化的意义不言而喻。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小轿车进口关税为25%,增值税为17% ,再加上根据车辆的排量而增加的消费税,消费者至少要承受原车两倍的价格。

综合二者来看,无论是从车企内部因素还是从市场政策层面考虑,豪华品牌国产化最终都可以让车企在价格制订上有更大的空间,且利益是双向的。对车企而言,价格空间带来利润率的增加;对消费者而言,则是实实在在的价格降低。由此,也可以带动市场销量的提升,水土不服之症就有了缓解的可能。

另外,借助合资方资源,国产化后的豪华品牌有机会更了解中国市场。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审美感、消费观、需求特性与国外消费者有着较大的差异。事实上,以往舶来的豪华品牌车型并没有很好地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

从这个层面来说,国产化后的豪华品牌,借助合资方的能力,可以从与消费者接触最为直接的产品层面进行适应性的开发,一定程度上也能避免水土不服的现象发生。

当然,并不是说豪华品牌国产化就一定万事无忧。例如,即便是国产多年的宝马,不少消费者仍然经常拿进口5系与国产5系说事。这表明,即便是豪华品牌较为普及的今天,不少国内消费者对豪华品牌的情感诉求依旧极为强烈。显然,这是豪华品牌采取国产化后需要考虑的问题。另外,如何平衡国产与进口在产品谱系、定位之间的关系,如何让车企整体利润最大化,也是个麻烦事。

总的来看,想要在中国市场表现更进一步的豪华品牌,实现“国产化”确实有机会带来一些显而易见的市场效果。但要想国产后立刻取得脱胎换骨的效果,仍然有许多问题待解决。

高大上SUV竟把该标配的ESP省了

□傅雪峰

近期路透社的一篇报道被外媒广泛转载,这篇报道说,中国汽车制造商卖了大量没有标配ESP(电子车身稳定系统)的SUV车型,把车主置于潜在的翻车风险下。文中说,中国本土SUV“投机取巧”,在便宜的车上“省”了ESP,其中中国去年销量最大的10款SUV中,有7款没有标配ESP。

这两年ESP概念在中国很火,但实际上远没有普及,不少想买车的人,根本不知道还有ESP这回事儿。所以,市场上缺少这种装备的车子一样卖得非常好。据ESP主要供应商之一的德国博世公司透露,中国去年卖出的SUV中,有43%没有装备ESP。

ESP应该算是现代汽车必要的安全装备之一,具体到SUV车型,ESP还有个特别重要的作用,就是有效预防翻车事故。因此对SUV车型来说,这个配置确实不应该省掉。不过,路透社的报道有些不公平,因为“投机取巧”的不光是中国本土汽车厂商,不少洋品牌SUV一样不厚道。

在相对便宜的合资SUV中,也有大量车型没把ESP列入标配。所谓“标配”,就是最便宜的入门级车型都有的配置,合资小型SUV中,很多入门低配车型一样没有ESP,比如标致2008、福特翼搏、斯柯达野帝、起亚KX3、雪铁龙C3-XR。

而有些比较“高级”的合资SUV也把ESP省掉了。大家以为,十几万、二十多万的车,不至于连这种基本的安全配置都没有,但有些大牌的畅销SUV还真没把ESP列为标配,比如说低配版本的丰田RAV4、现代新途胜和IX35、起亚的KX5和智跑、三菱的劲炫和劲畅。

因为事涉安全,ESP对于SUV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美国和欧洲,不但SUV不能省这个装备,所有的乘用车都不能省,很快卡车也要强制装备。美国政府从2012年要求所有的乘用车,包括轿车、SUV、皮卡、MPV都要安装ESC(ESP);欧盟则要求自2014年11月1日起,所有在欧盟销售的轻型商务车和乘用车都必须安装ESP。

路透社的报道中提到,中国“有关部门”对是否有强制装备ESP的计划没有答复。没答复,也许是暂时不想说,也许是暂无计划。其实,不强制装备也不要紧,汽车厂商是跟着市场走的,买不带ESP的车型的人少了,装ESP的车自然会多起来。

说实话,如果诚如博世公司所言,2015年中国市场上SUV的装备率应该达到了57%,这个比例还是比较乐观的。另据博世公司2012年提供的数字,2011年,中国市场上销售的新车,ESP装备率是17%,自主品牌汽车装备率不到5%。一对比数字,你就知道ESP的装备率提升有多快。

促进汽车厂商在SUV车型上普及ESP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家尽可能别买缺失了ESP的车型。ESP的知识还要接着普及,让中国车主了解这东西到底起什么作用。另一方面,还需要媒体不停对厂商警示,毕竟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不能这么没规矩,而不管是欧美车主还是中国车主,大家的生命一样宝贵。

从第一代ESP发展到现在,ESP早就不算什么高精尖的汽车技术,而且成本已经降到非常低。博世公司曾透露,“对客户来说ESP系统只占总成本的0.5%到1%”,这是个什么概念,售价10万的车,ESP成本只有几百块钱,售价20万的车,ESP成本也不过1000多块钱——SUV的利润这么高,你们也真好意思在ESP上抠钱!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无标题文档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