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监管高压遏止违法失信乱象
2016-07-08 来源:经济参考报

据报道,证监会近日通报了2015年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情况,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场存在违法失信记录的机构共523家,个人共1308名。发生违法失信记录行为共2417起,数量较2014年同比增长41%。

网民指出,众多上市公司和相关机构屡屡曝出失信违法行为,既与涉事主体缺乏契约精神无视法纪有关,也暴露了失信违法成本低、监管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对此,网民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对违法失信行为的行政执法工作保持高压态势,及时发现、及时遏止、及时查处,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引导市场主体诚信自律。

破坏“三公”原则

据报道,市场违法违规案件主要呈现六方面特点:一是案件涉及领域不断拓宽,覆盖面广。二是违法主体类型不断增多,少数违法主体屡涉违法。三是违法违规手段复杂多变,花样不断翻新。四是违法交易金额屡创新高,违法情节严重。五是信息披露违法涉及主体广泛,危害后果严重。六是审计评估机构多有涉案,市场反应强烈。

网民普遍表示,违法失信行为严重破坏“三公”原则,损害投资者利益,是引发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常见因素之一,危害巨大、后果严重。

网民“芳草无情”认为,资本市场法律体系仍不健全,上市企业和中介机构违法违规成本太低,致使部分市场主体屡屡藐视法律,频频踩踏红线。网民“青青悟缠”认为,当前市场参与者有恃无恐,各类违规案件迭出。如果一味纵容,将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提高失信和违法成本

网民认为,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需要用法律和制度来维护,确保各市场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大幅提高违法和失信成本,让投资者更好地享受经济发展以及资本市场发展的成果。

网民“鸿钧老人”指出,证监会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升级监管执法手段,如没收全部违规所得、增加罚款、禁止进入市场等,否则得失相较,违规成本太低,对违法失信行为处罚太轻,基本等于鼓励违规。

网民“桂浩明”建议,对于那些失信的公司,只要其行为对投资者造成了明显损害,并且构成了误导,那么除了公司应该作出赔偿、相关责任人员要受到处罚之外,公司的中介机构也应该承担相应责任。

(实习生 黄琬钧 整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