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人要耐得住寂寞
2016-07-08     □艾福梅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这几年,宁夏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产业蓬勃发展,在国际上频频斩获各品酒会大奖。

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宁夏葡萄酒“墙外开花墙内不红”。国内市场对宁夏贺兰山东麓这个新兴产区的葡萄酒认可度不高,一些葡萄酒企业面临“卖酒难”的问题。

“贺兰神”酒庄的负责人陈德启却告诉记者,他根本不愁卖不出去。他主要的销售区域在东南沿海,宁夏本地人要喝他们酒庄的葡萄酒还得自己开车去酒庄买。

在采访中,陈德启几次说到“好葡萄酒是七分种,三分酿”,“只有高标准地要求才能种出好葡萄,酿出好酒”。这也许正是他不愁卖的关键。

众所周知,葡萄酒是一个前期投入大、周期性长的产业。从开始种植葡萄树到有葡萄酒可卖,需要长达7年的时间。如果像陈德启一样,还要先种树为葡萄创造好的生态环境,投入更是巨大。

同时,葡萄酒又是一个高产值的产业。一瓶优质葡萄酒的价值远大于一吨煤炭。因此,在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快速发展的潮流中,也不免有一些人急功近利,没有或者只有很小的葡萄园就敢建酒庄。他们的酿酒葡萄来源只能是周边的农户。

陈德启告诉记者,这样的酒庄很难保证葡萄酒的品质。比如作为农户,他肯定会尽可能多地让葡萄树挂果,不会清除二次果、三次花,这样葡萄的成熟期不一致,用此酿造出来的葡萄酒口感则无法保证。

另一个家族酒庄“银色高地”的负责人高源也坚持必须要用自己葡萄基地出产的葡萄酿酒。而她的家族酒庄酿造的葡萄酒则主要通过渠道销售,大部分进入北上广等大城市的星级酒店,如凯宾斯基、香格里拉等。

他们都说:“葡萄酒人要耐得住寂寞。”

的确,农业早已过了低投入、高产出的时期,作为种植业的一种,尽管利润空间较大,葡萄酒产业也需要高投入和高付出。一个新兴葡萄产区的崛起往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但一个产区的毁灭却可能是一瞬间的事情。这在我国早已有先例。

宁夏贺兰山东麓种植酿酒葡萄先天优势巨大,当地政府也强力推进,给出了不少优惠政策,并全力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环境和水资源短缺问题。但这个产区能否真正成为明星产区,依靠的是每一位在这里发展葡萄酒产业的人,需要每一个人都将“贺兰山东麓”这块金字招牌放在心中,踏踏实实种树,认认真真酿酒,真正赢得消费者的口碑。

陈德启说,他对在贺兰山东麓酿出来的葡萄酒很有信心,将会抓住每一个机会参加品酒会,为打响宁夏葡萄酒的名气尽一份力。

品质是产品的第一生命力。宁夏贺兰山东麓这个新兴葡萄酒产区,需要更多的“品质”和“名气”。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