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2014年,天津、浙江、江苏等十多个省市的公办高校学费相继调整,时隔两年,又迎来了新一轮高校学费调价。不少网民认为,高校学费涨价必须力求“涨在明处”,不能成为一笔说不清道不明的糊涂账。除了账本透明,涨价也必须兼顾各方的利益诉求,合理分配各方的负担。
须力求涨在明处
有网民认为,许多高校教育培养成本没有详细清单,加上学费支出监督机制缺失,学费收支成为一笔“糊涂账”。
综合媒体报道显示,江西与广东已确定在今年执行新学费标准,7月8日,广东省华南理工大学率先发布新的学费调整方案。同时,内蒙古和海南已召开听证会并通过了高校学费调整方案,但目前未敲定执行时间。此外,重庆、安徽等省市也启动了公办高校学费调价程序。
“毋庸讳言,涨学费还欠一本明白账。虽然可以相信物价主管部门发挥了应有的监督作用,但是,面对社会的质疑,话语的缺失或者语焉不详,都会导致公众对涨学费程序的怀疑:凭什么增长那个比例,怎么监审的?有没有第三方的参与?”网民“木须虫”写到。
网民“宋广玉”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高校花钱的监督审计力度,促使其将钱用在学生培养上;加大高校相关信息特别是生均教育培养成本测算信息的公开力度,避免其他费用搭上教育培养成本的便车;对高校学生教育培养质量予以考核,确保学生上涨的学费,能换来对等的教育服务。如此,高校涨学费才会具有合理性。
应兼顾各方利益
“合理而科学的涨价,必须兼顾各方的利益诉求,合理分配各方的负担。”网民“堂吉伟德”指出,比如政府投入、自我筹集和向学生收取,应各占多少比例。还比如在涨价的程序上,如何更好地实现公平正义的原则,就必须倾听各方的意见,并切实履行好听证等程序;还比如在涨价的标准上,能否制定一个科学化的递增比例,而不是一限就死,然后一放就乱,没有一个参照物价上涨、居民收入等各种因素的涨价机制。当然最重要的是,如何在高校学费上涨之时,体现出“穷人教育学”的信仰与理念,这是当前最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些网民认为,应通过改革来减少不必要的办学成本。网民“熊丙奇”表示,通过校内治理改革,高校完全可以降低办学成本,并由此减少涨学费的冲动。另外,节流的同时,高校完全可以开源,即拓宽办学经费来源。我国公办高校,都存在办学经费来源单一的问题,要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必须拓宽办学经费来源,尤其是建立向社会募集资金的机制。
(记者 张小洁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