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风险加大和融资渠道的放宽,信托业在刚刚过去的上半年经历了发行量和融资规模双双下降的局面。机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集合类信托产品成立数量同比大降超五成,融资规模下降约10.8%。
用益信托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集合类信托产品成立数量由去年同期的7077只锐减至3206只,同比大降54.7%;在规模上,集合信托上半年成立了7766.9亿元,与去年同期的8710亿元相比,降低了约10.8%。
据了解,按照信托资金投向分析,金融类产品成立规模骤降是造成集合信托上半年融资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金融类信托产品成立数量为943只,成立规模为1806.3亿元,在发行只数和规模上,相较去年分别下降78.7%和55.7%。从数据上看,去年上半年金融类信托募集规模占集合信托募集规模的比重为46.8%,今年同期则骤降至23.3%。
一位信托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去年下半年股市持续震荡,伞形信托遭清理等因素的影响,金融类信托产品融资规模逐渐走低,特别是证券投资信托骤降是必然结果。
事实上,这一趋势在一季度就有所体现。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信托资产投向依次为:工商企业占比23.74%,金融机构占比18.49%,证券投资占比18.13%,基础产业占比18.02%,房地产占比8.71%,其他占比12.91%。相较于2015年四季度,工商企业占比上升1.23个百分点,证券投资下降2.22个百分点。
2015年,信托业经历了资本市场大幅波动,资产端和资金端供求的快速切换,行业增长动力不足。从平均收益率来看,上周成立的信托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71%,较此前一周下降0.42个百分点。业内人士指出,伴随着产品期限的缩短,产品流动性加快,平均收益不增反降,反映出在弱经济周期资产荒的背景下,信托的融资成本相对较高,信托相对于其他资管机构没有更多的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表示,长期以来,“低风险、高收益”有悖规律的产品定位一直成为信托业难以化解的“痛”。当前,受债券发行条件放宽等多重因素影响,信托产品将调低预期收益率,回归供需规律常态。
针对转型期信托行业新业务和传统业务的配比问题,安信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少钦在近日召开的2016中国信托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三年之内新业务还无法达到支柱作用,因此还是要抓好传统业务,“两条腿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