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30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的2016中国物流供给侧改革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物流产业的结构性供给侧改革已刻不容缓,这是中国经济转型必须实现的基础要求之一,同时也是解决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促进就业的“良方”。用制度支持创新、用技术保证进步、用资本维护成长,是实现物流供给侧改革的三大要素。
结构性需求不足
物流产业历来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之一。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16年上半年,全社会物流总额为107万亿元,同比增长6.2%,社会物流总费用5万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8个百分点。
然而,巨大的规模之下,也隐藏着不小的隐忧。
据统计,2015年我国约有810万家运输经营业户,其中,以个体运输业户为主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占比超过了90%,不仅很难形成行业集约作用,使得整个产业难以在具体业务上实现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同时还滋生出恶性竞争、利润微薄、软硬件设施落后等“并发症”。可以说,我国物流行业“多、小、散、弱”等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
业界人士认为,在宏观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转为平稳的大背景下,包括制造业在内的产业萎缩对物流行业带来的影响被进一步放大,单一环节(仓储、运输等)利润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多环节的运营同样面临持续性困难、客户压款、增长缓慢等问题。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说,我国物流业正面临结构性需求不足的矛盾,其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一方面,大量存量资源沉淀在传统物流业领域不能退出,无法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对高端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增量资源受投入不足和体制机制的约束,难以创造新的需求。
改革已成“必选项”
会上,国务院参事、前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中国的物流行业属于现代服务业。从企业生产成本来说,去年每百元主营业务生产成本是85.97元,其中30%是物流成本,而发达国家只占10%-15%。所以物流行业在供给侧改革方面,特别是在降成本上,有很大潜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的过程中,中国的物流行业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一个重要行业。”
“物流供给侧改革已经不是经济改革的‘可选项’,而是促进整体经济平稳发展的‘必选项’。” 物流平台企业天地汇的董事长徐水波认为,作为连接供给和需求的纽带,不管是传统行业的“互联网+”转型,还是近年来火热的电商化、O2O化浪潮,背后都需要一个强大的物流系统为支撑,“如果把中国经济比作人体,物流产业就是人体里供血运输的血管,离开了它,一切改革和创新都无从谈起。物流业供给侧改革将很有可能成为国家综合供给侧改革战略意义上的突破口和先行军。”
经济学家马光远说,在中国,做物流很容易,基本上只要有一部电话、一辆三轮车就可以叫物流公司。但是,从物流行业本身的发展程度来看,行业发展到今天,数量层面的红利已经基本结束。对物流行业来说,目前是转型升级最好的时间窗口,但重要的是,要发扬工匠精神,认真做、坚持做。
“互联网+物流”成热点
进入2016年,“互联网+”成为中国经济层面持续火热的关键词之一,传统行业纷纷展开了对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的探索,物流产业则首当其冲。
过去物流产业的兴盛主要得益于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如今则必须依靠技术上的进步和模式上的创新,而当前最热门的当属“互联网+物流”。据统计,仅2015年上半年,成功获得融资的“互联网+物流”项目就超过20家。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互联网+物流”的风口吹来,物流未来整个行业产业分配也诞生了新的可能。借助互联网的帮助,物流产业极有可能在链条和环节上诞生出一个规模化的集约型平台,进而倒逼行业进行规则和秩序的建设。
目前,天地汇正在打造全国线下公路港园区的实体平台网络(天地汇称之为“地网”)和虚拟的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天地汇称之为“天网”),并通过这两个平台将混乱的物流市场结成一张有序的“网”。
据介绍,经过对 “天网”和 “地网”的统一协调,天地汇成功将平台车辆的每月平均行驶里程从不到20000公里提升到了38000公里左右,大大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徐水波表示,天地汇今年上半年已有两个月实现盈亏平衡,明年将会实现整年盈利。“在‘互联网+物流’领域,我们是目前唯一一家实现局部盈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