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谨防“吹泡泡”
2016-08-05     □赵晶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日,包括宜信、积木盒子、短融网等在内的多家P2P网贷平台先后宣布转型为金融科技公司,“金融科技”一时之间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热点。这在意料之中,对于P2P行业监管的日益收紧,使得尚存的P2P平台们开始思考更稳妥的获利渠道,谋求转型也是大势所趋。但有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金融公司纷纷转型为金融科技公司有监管套利之嫌。也有专家提醒,如火如荼的金融科技和之前的互联网金融一样,均须防范“吹泡泡”现象,不应把这一产业的前景过度夸大美化。

沃顿商学院对金融科技给出的临时定义是用技术改进金融体系效率的经济行业。归根到底,金融科技的立足点还是在科技二字上。这就对金融科技从业公司的要求非常高,单纯靠互联网手段简化借款手续严格来说不能算作科技。也就是说,无论是余额宝还是P2P平台现有的运营模式,只能算是交易手段的创新,而非科技进步。

谋求科技的进步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也需要有最基础的技术常识,如果连底层协议尚不清楚就冲入这片蓝海,结果未必理想。从已有的资料分析,相当部分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在转型中也并未清晰地表达出具体研究的方向,仅仅拿出数字货币、区块链、大数据等词汇来寻觅投资。因此,尽管中国的金融科技业比西方发展得更为蓬勃,但并不能确定其中泡沫成分几许,讲故事的又有哪些。

更大的隐忧,可能还在于资本市场的盲目和躁动。进入2016年,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政策风向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行业迎来了史上最大规模和最严格的专项整治运动。与此同时,资本又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通过控股、参股等形式参与到P2P网贷平台之中的上市公司有82家。市场的暂时不理性,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被明确暂停挂牌地方股交所、新三板,目前这类企业登陆A股的形势也不太明朗。

在互联网金融融资领域触礁之后,对金融科技的投资随之风生水起。跨境支付服务商iPayLinks、比特币企业Coinbase公布了新的融资进度,二级市场相关概念板块也已联动。此后,不断有上市公司以区块链、大数据征信、智能投顾等技术创新和业务转型而被贴上“金融科技”的标签,针对金融科技的卖方研究报道也不断涌现。

热情的资本市场并没有看到的是,当下金融科技发展仍有诸多风险需要注意。首先是未来监管政策变数较大。在国外,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都被统一监管,而国内目前金融科技领域的监管政策尚在制定中,今后会有怎样的政策,直接决定着资本投入的回报。

此外,现有的科技技术推进进程尚不可期。以当下最热的“区块链”为例,作为比特币的底层协议技术,区块链被认为是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的数据传输模式,具有颠覆性和划时代的意义。但在实际应用中,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尚在理论讨论中,并没有实践和现实的检验,也没有和金融体系进行合作。投资者应该看到,与区块链相关的投资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能在短期内获利。

因此,金融科技固然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领域,但这一领域对投资者的要求也更为苛刻,需要投资者有科学头脑,既要懂得金融也要懂得技术,更需要耐得住寂寞,一哄而上的投资和利用概念的圈钱,往往会带来整个产业的泡沫,最终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