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语录
Quotation
2016-08-11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旅行车在中国没机会了

□傅雪峰

旅行车肥硕的臀部,在一些人看来,是令人着迷的欧洲范儿。但多数中国人,并不喜欢轿车长个大屁屁,因而在几经挣扎后,旅行车还是没能在中国迎来出头之日。

不只在中国,在全球几个主要汽车市场上,貌似也就是欧洲人对旅行车青睐有加,在美国人眼里,旅行车早已“过时”了。

美国人使用旅行车的时间其实一点都不比欧洲人晚,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旅行车在美国还可以算是一种主流车型。改变旅行车在美国“运道”的,是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而更直接的“大棒”是美国1975年出台的CAFE(Corporate Average Fuel Economy,即汽车公司平均油耗标准),这个标准把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truck(卡车),一类是car(小汽车),由于truck平时要干些“粗活儿”,标准相对比较宽松,而对于主要用作乘用的car,标准就相当严。

不幸的是,旅行车(station wagon)划到了“car”的类别里,油耗有严格的控制,而旅行车尺寸大、油耗高,对于汽车生产厂商来说不划算,自然就受到控制。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那个时候的SUV车型和“van(厢式货车)”是作为“light truck(轻型卡车)”管理的。克莱斯勒当时的掌门人艾柯卡敏锐地发现了一个窍门,于1984年推出了“minivan”车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MPV。这种车其实是基于轿车底盘的,但在轿车底盘上加了个大壳子,可以布置3排座椅,乘坐7个人。

MPV一出,明显就是争抢旅行车的饭碗。SUV也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强势崛起,加大尺寸的车身同样可以布置3排座椅,两强夹击之下,旅行车终于在美国且战且退,到2001年,只剩下了1%的市场份额。

旅行车其实很早就来到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的广州标致505SW,到1990年代的普桑旅行版,再到后来的别克赛欧SRV、马6旅行版等,但终究没成气候。现在中国市场上除了少数几款价格昂贵的欧洲进口车,想不起还有哪家还在生产这种车。

美国旅行车的没落,最初是政策的原因,随后又被MPV和SUV挤占了市场空间。近十几年,又出现了结合了SUV、MPV、轿车特点的crossover车型(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城市SUV),顺便又把MPV的市场挤占了不少,搞得MPV在美国也没落了。

旅行车在欧洲为什么还能大行其道?一方面是因为欧洲油价高,旅行版轿车的油耗跟普通轿车差不多,跟SUV比起来明显低,在不增加油耗的情况下,得到一个大的装载空间,是比较划算的;另一方面,欧洲人比较“喜欢”开车,而旅行版的轿车,驾驶感觉跟轿车接近,在不损失驾驶乐趣的同时,又能获得更多的实用功能,未尝不是一种最佳选择。

现在,中国SUV市场已经异常火爆,下一步,MPV的市场可能也会逐渐火起来——虽然MPV的驾驶感觉比不上旅行车,但它的空间利用更好,实用性更强,一部分实用至上的中国车主,可能会转移到MPV上。旅行车,也许只能让少数人寂寞地摆摆酷了。

为什么全世界都在关注特斯拉

□艾石泉

近日,特斯拉下个“十年计划”再次博得全世界的关注。

国内很多企业在一个行业做大后,就会涉猎其他行业,不过绝大部分都是去做时下“流行”的行业,目的就是赚钱。比如,比亚迪电池玩的差不多了就做汽车,再涉猎其他各种零部件等,要搞垂直整合;格力空调做的也不错,近来却宣布要生产手机,还要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

很多人都不太看好这些跨行业的行为,而马斯克也在玩跨行业赚钱,却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看好他?

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特斯拉说起。特斯拉本来是一个定位纯电动性能车路线的改装小车企,这种企业美国不少。但随着马斯克的到来,特斯拉的定位逐渐发生改变。

因为品牌定位的调整,就有了MODEL S。MODEL S取得成功后,特斯拉接着推出了符合市场潮流的电动SUV产品、售价更低的小MODEL S(MODEL 3)。

从产品本身来说,特斯拉的产品属性比较特殊,说它是汽车,它跟传统车的设计很不一样。相比我们传统印象中的老年代步车,特斯拉完全颠覆了我们对电动车的认知。

如何在混乱的车市中彰显出自己的格调?特斯拉无疑是成功的。毫不夸张地说,它将汽车界的设计引入新的纪元:极简与科技。

在电动车领域,特斯拉在市场上表现出强悍的“统治力”是马斯克会“玩”的资本之一,除此以外,还有Space x、Solar City和Hyper loop三大项目。

Space x项目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将太空的开发以政府为主导慢慢变成企业来发展创新;Solar City项目是为了构建未来城;Hyper loop,也就是超级高铁,据称速度要达到每小时1200公里,而飞机的时速大概在700到800 km/h左右,前段时间还在加州的沙漠里做过一次测试,不过速度没那么快。

以上这三个项目的成功推进,将马斯克成功商人的形象抬高到了“国家英雄”的层次,这为其笼络了大批粉丝。

说了这么多,大家想想,相比国内这些跨行业做手机的、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马斯克是不是很会玩?

还有,最近特斯拉麻烦缠身。特斯拉接连发生事故,其中一次还是全球第一例自动驾驶死亡事故,这让公众再一次对特斯拉的安全问题进行“质问”,就连美国政府也要对它罚款。

怎么办?特斯拉的应对措施像是打太极,比如,车型官降、透露各种计划、启动各种项目等,这么做的目的当然是转移公众的焦点:我这么有梦想,一揽子计划都告诉你们了,你们还不信我?

其实,相比中国品牌,特斯拉出的安全事故次数已经非常多了,但特斯拉依旧很抢手,大家也都愿意听马斯克讲故事、谈未来。而中国品牌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无形之中这个品牌的地位就会大打折扣,比如大家对比亚迪的看法。

显然,在互联网时代,中国品牌或者众多传统汽车品牌,依旧没有掌握所谓的“互联网玩法”,抑或“硅谷思维”。但这恰恰是马斯克赋予特斯拉最核心的竞争力,也是特斯拉从失落走向巅峰的重要因素之一。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