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产权制度、资本产业双轮驱动
福建电子信息集团多举措推进市场化改革
2016-08-16     □记者 张彬 福州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同步聚焦产品中,因实现了调焦过程中全清晰,2012年,福光电子将其光学镜头卖到了日本,这是国内产品第一次把光学镜头出口到日本。”福光股份董事长何文波表示,福光股份从原来濒临破产发展到现在总资产6亿元,年收入5亿元,年净利润近亿元,主要得益于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对其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坚定地走市场化道路。

福光股份前身为国营八四六一厂,为纯国有军工企业。2004年以前,由于公司研发实力不足,军品订单获得能力下降,民用产品竞争激烈,未能形成拳头产品,公司销售收入逐步下滑,连年亏损,濒临破产。改制后,福光股份成为率先研发生产200万、300万、500万、1000万像素的高清监控镜头的国内企业。目前福光股份具备年产9600万光学镜片与1200万颗光学镜头的制造能力。

福光股份是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进行市场化改革的成功案例之一。目前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拥有一级企业45家,二级企业65家,其中包括在A股上市星网锐捷、福日电子、华映科技3家参控股上市公司,在新三板挂牌的闽东电机公司和拟上市的参股公司福光股份、长威科技、阿石创光电等,以及与日立、爱普生、台联电、中华映管等国际知名企业合资合作的多家参股公司。

“电子集团成立的时候底子很薄,2000年进行改革。原来电子厅下面有90多家公司,只有一个盈利。当时负债20多亿,总资产27.28亿元,营收才几个亿,每年还要亏损1个多亿。企业越做越分散,越做越小。对于当时的情况来说,进行改革只有一条路,走市场化道路,进行规模化、产业化、国际化。”福建省国资委党委书记、原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董事长刘捷明表示。

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董事长邵玉龙表示,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坚持走市场化道路,并将市场化探索的措施制度化,率先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探索股权多元化,员工持股,对此进行制度安排。

集团成立以来,大胆探索以骨干员工持股为重点的产权制度创新。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老国企改制的过程中,通过引入民营资本、鼓励经营管理团队和骨干员工持股等手段实现所属企业股权多元化,混合所有制企业占集团成员企业比例已达67%,32家成员企业实施了骨干员工持股制度。

福建星瑞格软件有限公司于2015年12月22日成立。星瑞格公司从成立伊始就引入骨干员工持股机制,核心团队以现有三个数据库软件产品的相关权利及从业经验,作价后持有公司49%股权,作为员工的激励。同时,核心团队与公司签订业绩承诺约定,以确保公司权益。

“在市场竞争中,首先是制度安排的竞争。在电子信息领域,人才是核心,要不解决员工持股、人才激励,是没办法跟世界上先进的企业竞争的,”刘捷明表示,“我们进行国企改革有两个导向,一个是动力导向,进行的制度安排是员工持股;一个是问题导向,就是坚定地走市场化道路,用资本运作支撑产业做大,实现产业、资本双轮驱动。”

福日电子前身是中国电子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也是国内首批彩电生产厂家之一。2008、2009年金融危机时,公司经营环境更加恶化,业务遭遇大幅下滑,利润亏损。在此背景下,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先后累计投入4.6亿元资金,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注入优质资产、股权置换等方式,帮助福日电子甩掉了部分历史包袱,走出了经营低谷。

福日电子董事长卞志航表示,福日电子从2009年开始在变革中谋发展,结合国家发展新兴产业扶持政策,于2011年确立了LED光电及绿能环保、智慧家电及通信类产品、内外贸业务供应链等新的三大主业,成功实现战略转型。

闽东电机创建于1958年,1979年获国务院嘉奖令。1996年之后,由于体制机制原因,闽东电机生产经营逐渐走下坡路。1999年,在被一家民企托管后,闽东电机进一步陷入了困境,资不抵债高达六千多万,公司股票被“PT”,濒临摘牌。2001年10月,省政府将闽东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划拨给电子集团。

“电子集团接手之后,通过资产置换、职工分流安置、债务减免等方式,彻底卸下了这三大包袱,保住闽闽东上市公司壳资源。”闽东电机董事长陈韩表示。

2009年,集团让出闽闽东壳资源,支持中华映管借壳重组,更名为华映科技,为中华映管后续的液晶面板、玻璃盖板和触控一条龙产业向福建省转移奠定了基础。目前中华映管投资240亿元的第6代IGZO面板生产线已在莆田落户,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通过所主导的电子产业基金跟投25亿元。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