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际利益博弈制约西电东送
业内建议坚持清洁能源跨域配置
2016-08-22     □记者 吉哲鹏 昆明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由于省内市场有限,“西电东送”战略成为云南富余水电消纳的主要渠道之一。尽管云南着力推动电改以扩大省内市场,但弃水窝电依然严峻,西电东送也遭遇省际利益博弈。业内人士认为,“弃水”揭示出清洁能源跨区配置不当、跨区配置遭遇“稳增长”冲击等深层次矛盾,对此应通过顶层设计,加强中央政府层面的统筹规划和协调监管,保留对“西电东送”政府间框架协议的协调和安排,坚持清洁能源的跨区域配置。

云南水电外送通道遭遇不畅

20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今,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对促进东西部协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特高压输电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全国范围内已建立南、中、北三大西电东送大通道。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的全面实施,未来全国还将有12条新增送电线路相继建成。

2014年起,云南用电需求逐年下滑,发电能力却持续高速增长,由此造成的供需矛盾愈发突出,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更出现30年来首次负增长。在省内需求难以有效增长的背景下,保障和提高西电东送和云电外送的规模已成为维持云南电力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环节。

统计显示,为积极消纳云南富余水电,南方电网公司2015年不断加大“云电送粤”规模,积极支持云南开展电力市场化交易。全年云电送粤累计送电895.6亿千瓦时,通过市场化交易比年度计划多送60.2亿千瓦时,为云南减少弃水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经济环境和供需形势的变化,东部地区接受西南水电的意愿正在减弱。据了解,今年1月全国火电调价,导致部分上网电价偏高、季节性特征明显的水电更加缺少优势。在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的情况下,“西电东送”的政府间框架协议谈判异常艰难,协议外增送电量更难以安排。

云南省工信委一季度统计显示,电量外送依然困难。1—2月,全省发电量增长2.9%,外送电量增长23.1%,但是进入3月份后,电量外送呈现下降趋势。3月当月外送电量下降7.9%,比2月末回落31个百分点。由于外送电量困难,统调电网发电量增速因此被拉低。

一位水电企业人士说,云南省内主要流域大型电源项目开发多为了缓解广东用电紧张,起到区域内资源优化、缓解电力供需矛盾的作用,但规划上主要考虑了送电广东方向,对送电华东、华中等区域的可能性考虑不足,造成了外送通道不足。

买方市场格局制约西电东送

2016年,云南电力装机容量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云南电网公司市场部主任杨强介绍,如按照云南送广东835亿千瓦时、送广西100亿千瓦时测算,全省电量富余近850亿千瓦时,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如果火电按最小开机方式安排,澜沧江、金沙江流域来水如维持多年平均水平,云南水电预计还有400亿千瓦时的富余电量。

由于云南水电增发及广东电源点建设快速推进,供需形势发生变化。“西电东送”从2015年起已全面形成买方市场格局,“西电东送”量、价矛盾突出。

相关人士认为,增加云电外送是消纳富余水电最重要措施,但这势必挤占广东火电的发电空间。2015年广东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4%,云电送粤同比增加2%。广东省内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不升反降,激化了广东火电企业与云南水电企业之间、两省政府之间的利益矛盾。

云南省工信委电力保障处副处长付晖说,目前云南、广东虽多次协商云电送粤“十三五”规划,但分歧较大,这将对今年的市场化交易和电力电量平衡造成较大影响。

相关人士介绍,一方面,云南水电消纳面临极其严峻的形势,希望增加云电送粤规模,同时又维持云南出口电价不变;另一方面,广东需求放缓,不愿意增加西电接纳规模,且希望协议内电量按广东火电标杆上网电价结算(受端),协议外电量进一步降价。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分公司市场部主任韩珝说,由于缺乏国家强有力的协调,省间送受电谈判异常艰难。在电改中,受电省份一般要求送电省份的落地电价等于或低于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加上电力体制改革过程中输配电价核定后,西部地区的发电企业需承担省内过网费、超高压过网费及线损电价后才能与受电省份的发电企业开展市场竞争,目前中间成本每度电约0.20元,形成了难以逾越的“市场化陷阱”。

应坚持清洁能源跨区配置

水电消纳的巨大困难影响着市场化交易和电力电量平衡。在弃水窝电下,滇、粤、桂等省间利益诉求存在较大差异。“西电东送是国家战略,但没有指令性计划,仅依靠省间协调难以有效平衡利益博弈,导致地方利益很难调和。”付晖说。

受访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电力负荷中心远离能源中心的客观条件,必须坚持从国家层面统筹实施“西电东送”战略,打破省际壁垒,建立起一套有利于促进清洁能源跨区配置的政策体系。

云南省政府人士、水电企业认为,应通过顶层设计,加强中央政府层面的统筹规划和协调监管,保留对“西电东送”政府间框架协议的协调和安排,同时对于协议内电量确定相应对合理及稳定的送电价格。

相关人士建议,妥善化解电力行业供给过剩,处理好各类能源项目的开发时序,加快送电通道建设增强跨区配置能力,应特别警惕一些地区盲目依靠能源投资拉动经济,并尽快启动新的外送通道建设,疏导发送电矛盾。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