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消费1.2万亿元 出境游600万人次再创新高
旅游文化等成消费升级主力
内贸流通改革系列新政正在酝酿中,促消费红利将陆续释放
2016-10-10     □记者 孙韶华 刘丽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买买买”再度成为“十一”黄金周的关键词。据统计,今年黄金周期间,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7%。出境游依然火爆,出境游人次接近600万。

相比往年的黄金周,旅游、文化、休闲等新消费的增长更加明显,对消费以及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经济参考报》记者还了解到,内贸流通领域一系列新政都已经在酝酿中,促消费的红利还将陆续释放。

火爆 旅游消费增长迅猛

据国家旅游局7日发布的2016年国庆假日旅游市场信息显示,整个国庆节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5.93亿人次,同比增长12.8%,累计旅游收入4822亿元,同比增长14.4%。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专家的联合调研,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杭州、南京、武汉、天津、重庆、西安、长沙、厦门、昆明、青岛、沈阳、郑州、贵阳、合肥、宁波是国内出游人数最多的出发城市。上海、北京以明显优势获得冠亚军。

出境旅游需求“依然旺盛”,增长非常快。携程大数据显示,黄金周期间,出境游人次接近600万,创出了历史新高。其中,韩国、泰国、日本仍是国人出境游的首选国家。

“整个国庆节期间,呈现出几个特点:出境游呈现出井喷态势;在酒店选择上,越来越多的游客也偏向于选择高星酒店;与此同时,旅客在预订出境机票时,也基本上配备了相应出行国家的WiFi产品。”携程相关负责人介绍称。

从携程用户预订数据来看,今年国庆长假期间,超过5成游客选择入住高星酒店,其中境外高星酒店的入住占比为70%,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这表明,更多游客愿意为品质游买单。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定制游成为市场中的“黑马”。据携程大数据显示,今年黄金周,大量消费者通过定制游平台量身定制路线出游,同比去年增长超过400%。旅游商业观察联合创始人程拓认为,与以往相比,目前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有效提高、人均获得可支配时间充足、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未来消费观念与频次上升之后,消费者会更加追求旅程中的个性化、独特性,精品定制化旅行会有更大空间。

需要关注的是,旅游已成为“十一”最主要的消费项目。据阿里旅行与挖财共同发布的《旅行消费数据报告》显示,中国旅行者近一年人均旅行花费9498元。与国家统计局数据相比,相当于201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月收入的5.2倍。

“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升、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消费升级的进一步深化,旅游消费的高速增长是必然。”蚂蜂窝旅游研究中心负责人冯饶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根据蚂蜂窝和中国旅游研究院共同发布的《全球自由行报告2015》,旅游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综合贡献已达10%。中国旅行者已经越来越需要更为个性和深度的旅行体验,独特的个性化消费体验将在自由行时代实现爆发式增长。

升级 新消费成为重要支撑

不仅仅是旅游,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显示,零售、餐饮、文化娱乐等消费在十一黄金周期间都呈现火爆态势。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9日在例行发布会上介绍,今年“十一”黄金周,全国消费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据商务部监测,10月1日至7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7%。

“其中,服装、家电、汽车等商品销售亮点突出,大众餐饮、旅游休闲、文体娱乐等服务消费备受青睐,绿色、共享、简约的消费理念深入人心,线上线下加快融合创新,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消费渐成趋势,人们越来越追求吃出健康、穿出时尚、用出品质、玩出品位。”沈丹阳说。

其中,旅游休闲更具品味,北京、江苏等地农家院举办的采摘、垂钓、美食、骑马等活动广受欢迎,预订率普遍超过80%。自驾游持续火爆,80后和90后成为主力军,家庭自驾游占自驾游总数的85%以上,亲子自驾、房车自驾、定制自驾成为出游新风尚。各地推出一批“参与式、体验式”文化休闲活动,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演出票销售一空,青海“拍摄最美星空”等活动受到游客追捧。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流通研究室孙开钊博士表示,经济转型期凸显消费结构变化。教育、医疗、文化和娱乐等服务和体验类消费品的需求不断上升。从数据上看,1至8月全国累计票房突破300亿元大关,体现出我国文化娱乐类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我国旅游市场进一步扩大,继续领跑宏观经济,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都保持10%以上的速度增长。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指出,随着我国消费品工业升级,消费品生产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等掷地有声的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品质消费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她认为,在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消费者对品质商品的需求特别旺盛,但品质商品这种消费需求在国内还不能都得到满足。因此,未来品质商品、品质服务、品质生活将成为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载体。

红利 内贸流通创新等新政将出台

当前,消费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头驾马车,两位数增速在经济下行中表现亮眼。今年前8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3%;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4%,比2015年提高了12.5个百分点,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增强。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作为促消费的重要途径,内贸流通领域一系列新政正在酝酿中,促消费的红利还将陆续释放。据了解,下一步,商务部将以“两年行动计划”“五年发展规划”“十年行动纲领”为主要抓手推进内贸流通发展。

具体而言,包括实施“加快内贸流通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消费行动计划”,深化流通改革,强化创新转型,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优化供给结构,着力解决供需错配问题。制定实施“中国流通2025行动纲领”,建设流通强国,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高效的流通治理体系等。

事实上,最近一年来,从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到今年8月加快内贸流通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内贸流通领域已经迎来非常密集的政策出台期。

相关改革红利也开始释放。以商务部推行的流通标准化为例,仅托盘标准化一项就大大节约了物流成本提升了流通效率。据第三方机构统计,通过开展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重点企业提升装卸货效率3倍以上、货损率降低20%至70%、综合物流成本平均降低10%。试点城市租赁标准托盘同比增长97.18%,平均综合物流效率提升3.8%。

孙开钊也表示,可以预见到,内贸流通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 政策红利将继续显现。在他看来,未来我国消费回升的潜力还是会比较大,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全年高位,商务部监测的5000家重点企业零售额实际增速(扣除价格因素)较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呈现回升势头。下半年,预计随着零售业继续强势回升,受到年末CPI“翘尾”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中秋、国庆等假日经济的出现,四季度增速将好于前三季度,下半年消费预计名义增长10.4%左右,今年全年消费预计增长10.4%。

赵萍指出,考虑到经济增速仍将放缓,今年消费增长形势比去年严峻,但在收入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消费心理趋向成熟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互联网相关消费、服务消费、信息化消费等消费亮点会更加凸显,会引领全年消费增长,预计全年消费增速在10%左右,消费率(消费占GDP的比重)有望创十年新高,首次超过60%。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