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网
要结构优化 不要数据“颜值”
2016-10-11     □马光远 来源:经济参考报

每一次中国一些经济数据的短期反弹,都会引发关于中国经济是否已经企稳和触底的讨论。事实上,过去数年,关于中国经济走势的判断和宏观政策的选择都受到短期数据的干扰。

从数字本身来看,下半年以来,特别是8月份,中国一些宏观指标的确出现了明显的反弹。比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9.5%,创下今年以来月度最高增速;民间投资由负转正,加快3.5个百分点;出口增长4.2个百分点,进口由负转正;铁路货运完成日均运量900万吨,实现1%的同比增长,是2013年9月货运量连续下跌以来的首次增长;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7.8%,等等。数据的回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今年以来围绕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等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总体表现出了韧性大,回旋余地强的特点,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年初一些国际机构渲染的“硬着陆”的观点再次沦为笑话。

但是,因为短期数据的反弹,就轻言L型拐点已经到来,或者中国经济已经回暖,不符合中国经济处在新常态的这个基本逻辑。对于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态势,高层反复强调必须把握好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大逻辑,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不是随着数据的好坏动辄改变政策或者对中国经济的长期预判,被短期数据牵着鼻子走,看不到中国经济必须坚持供给侧改革这条主线。就此而言,下半年以来,一些数据的反弹固然可喜,但对这些数据的正确研判应该站在新常态这个大逻辑,供给侧改革这条主线的高度。比如,8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创年内新高,主要原因是因为去年基数太低以及今年煤炭、钢铁价格的反弹。中国制造业总体困难的局面没有改变,这一点,可以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制造业投资数据的背离来说明,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6%以上,但1月到8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仅为2.8%,说明制造业长期投资看弱的态势没有改变。

同时,笔者关注到,随着数据的好转,在旧有的问题和矛盾存在的同时,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凸显:其一,一些城市的房价加速上涨,房地产领域投资炒作加剧,土地供应不足导致低价高企,高库存与高杠杆导致的风险在增加,资产价格泡沫引发的风险不可小视;其二,资金脱实向虚的趋势没有改变,特别是因为房价因素,导致大量的信贷流向了房地产。7月和8月两个月,居民按揭贷款占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比重分别高达100%以上和71.2%;其三,在债务总规模可控的同时,一些地方债和企业债上升很快,银行不良贷款仍然在增加,去杠杆的任务仍然很重;其四,去产能尽管在一些领域取得进展,但由于煤炭、钢铁价格的反弹,去产能面临着新的变数和障碍;其五,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推进仍然缓慢。这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引起政策层面足够的关注,并对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及时调整政策。(下转第三版)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无标题文档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