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网
Review
书评
2016-10-14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为包容性增长献策

□钟富

世界发展极不平衡,既有欧美发达国家、阿富汗这样的极不发达国家,也有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一直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极不发达国家进行着有条件援助,但效果并不明显。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传统的北南援助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结构转型不甚有效,主要由于其指导思想是基于发达国家经验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

譬如,忽视基础设施在结构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华盛顿共识”推行资本账户完全自由化,给许多发展中国家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某些国际组织对债务可持续性分析不够全面,低估了基础设施对长期增长的正面影响等等。

《超越发展援助》一书作者,以新结构经济学为分析框架,重点探讨可持续和包容性的结构转型,以及在一个多极世界中超越传统发展援助的需要。结构转型是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的引擎。传统的北南发展援助未致力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结构转型的瓶颈问题,因而未能实现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的目标。本书超越传统北南发展援助研究南南发展合作,将援助、贸易与投资结合,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结构转型和更加广泛的发展目标。通过展现来自巴西、中国、印度以及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不同视角,引入新的理念拓展后2015发展援助与合作的定义和融资工具。

本书包括结构转型是发展的关键、传统援助对结构转型的无效性、南南发展合作促进结构转型、利用中国的比较优势解决非洲基础设施瓶颈等八章,对传统北南援助的定义以及“有条件援助”的做法、手段、金融工具及其有效性和效率等提出质疑。作者首次指出,发展中国家为实现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必须超越发展援助,甄别发展中国家的潜在比较优势和增长瓶颈,运用北南和南南发展合作将贸易、投资、优惠贷款与商业贷款结合,将资源开发与基础设施融资结合,以多管齐下的方法,消除增长瓶颈,推动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从而创造就业,减少贫困,实现包容性的可持续增长。

作者认为,中国需要继续学习,通过倾听来自合作伙伴的声音和与政府、非政府组织及民间社会的互动,成为一个更好的发展合作伙伴。中国也需要更加开放和透明,在国际发展融资和活动中提供准确的数据。作者观点是,任何暗中操作的交易都更可能被伙伴国下届政府废除或者重新谈判。在与伙伴国当前的政府协商谈判时,也必须考虑政治经济动态。如果所有国家都携手努力,投资于缓解瓶颈的基础设施并提供全球产品,包括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十个针对非洲的提案,实现全球和平与发展的前景便指日可待。

也曾是商业赢家

□林颐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与资本主义伦理》中,引述了富兰克林的话来分析资本主义精神,“个人有增加自己的资本的责任,而增加资本本身就是目的。违犯其规范被认为是忘记责任……”这种观念让最早的新教徒扎根北美,然后在他们的杰出后代如富兰克林等人身上发展,推动美国成为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理解实用主义,方能理解美国,理解近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动力。

草根出身、清教徒移民、帮工生涯、未受过良好教育,后来却成为著名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实业家,头像印在100元美元纸币上……富兰克林是个传奇。沃尔特·艾萨克森撰写的《富兰克林传》,核心内容突出——实用主义。这四个字纵贯富兰克林一生。

富兰克林致富之路始于《穷理查历书》的出版。为推销这本书,富兰克林故意挑起与竞争对手泰坦·利兹的争执,预测并编造了其死亡的消息,运用一系列口水仗充分挑起公众好奇心。当然,该书的大卖更主要是因为富兰克林机智俏皮的文风,这种文风非常合乎美国人口味。

若在互联网时代,富兰克林肯定是网红。他写文章,吐槽与八卦齐飞,甚至有时自己批评自己。富兰克林不仅在商业上一马平川,也是玩政治的高手。当然,如果只会小伎俩,富兰克林成不了大器,信念和目的才是成就伟大的根本。在大问题上发挥作用,真正让富兰克林成为了伟人。

美国作家约瑟夫·埃利斯在《奠基者:独立战争那一代》中如是评价富兰克林:“独立战争时代所有著名政治家中拥有最敏锐时机感的人”。正是这种敏锐感让富兰克林在1776年的决定性时刻扮演了独一无二的角色:伦敦-北美-巴黎,富兰克林是一座桥。富兰克林不可替代,唯他有资格和足够能力处理好复杂外交纠葛,为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创造和平生存环境。

在作者看来,“以上的林林总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富兰克林最为重要的愿景:建立中产阶级品德和价值观之上的美国认同”。如何看待富兰克林?像他这样的历史人物是复杂、多面的,无论对他抱持怎样的看法,富兰克林都是一个很纯粹的美国人,他代表的价值观具有普遍的共性。我们今天回望历史,应该如何评价实用主义?亨廷顿说,美国人具有两面性,既是一帮高举理想主义旗帜的人,又是一群高度实用主义的家伙。其实,美国人的实用主义里包涵了理想主义成分,富兰克林就是“美国梦”的一块鲜活样板,尽管不那么尽善尽美,但他一直激励着每个时代的美国民众将实用主义发挥到极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无标题文档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