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资金不足 巩固难度增加
中国最大沙地治理攻坚亟须帮一把
2016-10-17     □记者 王靖 张丽娜 呼和浩特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曾经饱受科尔沁沙地风沙之苦、几度沙进人退的通辽,如今已是树木茂盛、鸟语花香的和谐景象。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最大沙地科尔沁沙地生态治理已取得明显成效,但随着对远沙、大沙治理的推进,地方治理难度也在加大,亟须相关政策扶持。

科尔沁沙地生态治理成效显著

“现在通辽市境内的好些绿地,在过去都是漫无边际的黄沙。现在想想都觉得很怕人,那时刮个3级风都不能张嘴说话,一张嘴就得吃满嘴的沙子。”从事林业工作26年的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乌旦塔拉林场护林员银山感慨地说,“但现在的情形不一样了,随着草地和林子的增多,沙尘暴的威力不仅大大减弱,过去不见了的狐狸、狍子等动物也逐渐多起来了。”

科尔沁沙地总面积7763万亩,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地。它横跨内蒙古、吉林、辽宁3省区,其中内蒙古的分布面积最广,达7170万亩。在内蒙古,又尤属通辽市的科尔沁沙地面积分布最为广泛,达4086万亩,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52.7%。

史料记载,历史上的科尔沁曾是水草丰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疏林草原景观。但20世纪50年代开始,由于气候变化、开荒种地、超载放牧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科尔沁草原的林草植被日益退化,土地逐渐沙化。到20世纪80年代,整个科尔沁草原沙化面积甚至发展到77.6%。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通辽市坚定了“生态立市”志向,决心强势推进防沙治沙工作。30多年来,通辽市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按照“先易后难”的治理原则,推进地区生态工作。

截至2013年末,超2000万亩较容易治理的沙地已经得到初步治理。从2014年起,通辽市启动实施了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计划利用7年时间,投入资金72.8亿元,在巩固以往治理成果的同时,对通辽市境内剩余的2000万亩较难治理的远沙、大沙开展治理。截至目前,通辽市已通过人工造林、封沙育林、封禁保护区、飞播等方式完成“双千万亩”计划的一半任务,沙地综合治理范围又拓展了1059万亩。

在科尔沁左翼后旗努古斯台镇,不论是村屯里,还是各级道路两侧,目之所及皆是正茁壮成长的树苗。科尔沁左翼后旗林业局副局长陈辉介绍,着眼于未来的治沙工作,科尔沁左翼后旗采用了经济划算的“以造代育”方式,即自己培育树苗,待其成熟后再作为造林的苗木进行栽植。“现在培育了1100万株树苗,预计2年后,能提供造林治沙各类优质苗木1000万株,可造林15万亩,预计节约成本5000万元以上。”

下一阶段治理面临多重困难

虽然科尔沁沙地的防沙治沙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通辽市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项目办公室下设办公室的主任杜金松介绍说,下一阶段的防沙治沙工作面临多重困难:

首先,科尔沁沙地远沙、大沙治理任务十分紧迫。从全市整体看,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很不稳定,部分地区还在恶化。科尔沁沙地正处在生态建设与破坏的相持阶段,恶性向良性转变的过渡时期,好转与退化的可逆状态,生态环境亟待进一步治理和严格保护,形势非常不乐观。目前,通辽地区1000多万亩的远沙、大沙治理任务十分紧迫,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不进则退,如有耽搁,将对环渤海及京津地区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其次,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面临资金不足困难。多年来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科尔沁沙地中一些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部分已初步得到治理。而“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工程中剩余的1000多万亩沙地均属交通不便、立地条件差、治理难度大、治理成本高的地区。目前,科尔沁沙地仅有三北防护林工程投入,每亩投资70至300元,每年投资约1.2亿元,远不能满足沙地治理资金需求,单靠通辽市投入难以完成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任务。

最后,治理成果的巩固难度逐渐加大。通辽市农村牧区人口相对较多,山区沙区农民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一时还难以转变,禁垦难度也很大,土地承载负担较重。一些牧民单纯追求增加牲畜头数、放养牲畜、广种薄收、开采地下水浇灌农田等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加之滥牧、滥垦、滥樵采等掠夺式利用现象没有得到很好控制,科尔沁沙地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存在,治理成果的巩固难度在加大。

综合治理需政策扶持

科尔沁沙地是全国沙化最为严重、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地区之一,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不仅关系着通辽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关系着整个华北、东北的生态安全。为更好地推进科尔沁沙地防沙治沙工作,多方建议采取多项措施综合推进。

第一,相关部门可考虑启动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专项工程。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目前处于十分关键的环节,相关部门应该对内蒙古、吉林省、辽宁省境内的科尔沁沙地进行统筹规划,实施联防联治。通过这一方法可避免各省区、各城市治理进度不一导致的治理效果相互影响。在具体政策方面,应突出支持沙地分布较多,沙化程度较重的内蒙古通辽、赤峰等地区。

第二,内蒙古自治区和国家应加大对科尔沁沙地治理的资金支持力度。从目前科尔沁沙地地下水位、降雨量、土壤养分、植被盖度等条件来看,沙地治理条件都相对较好,只要加大投入,采取合理的治沙措施,并抓住2020年前的有利时机,植被可以顺利恢复。如不及时采取治理,等科尔沁沙地完全沙化或生态平衡完全失调,治理难度更加艰巨,而且治理时间要更长,治理成本也将翻番。

第三,扶持发展沙产业、林业产业以拓展科尔沁沙地治理资金来源,助力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地处科尔沁沙地的主要城市应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沙产业落地,可借鉴其他地区相对成熟的沙产业模式,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利用库布其沙漠的沙子开发旅游业、生产环保沙制瓷砖等。发展林业产业、沙产业不仅能盘活未来巩固科尔沁沙地治理成果的资金以及继续治理的资金,还将有利于推动地方发展多元产业,助力地区经济转型升级。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