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网
Review
议事坛
2016-10-18 来源:经济参考报

将原创微信保护进行到底

□吴学安

自微信品牌维权平台于2015年7月试运行以来,已有来自全球72个品牌方、300余品牌接入。截至目前,已收到来自品牌方24000多例侵权通知,共移除22000多例侵权内容。据了解,为探索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微信法务团队与技术团队经过艰苦的交叉论证,建立了全电子化知识产权侵权投诉系统、公众账号原创声明功能及微信品牌维权平台三大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在互联网环境中,复制粘贴方便快捷,成本低廉。原创作品的天然可复制性,使著作权侵权变得更加容易。微信公众平台海量的优质原创文章,既为受众提供了丰富的阅读体验,同时也成为内容侵权者觊觎的大蛋糕,抄袭之风屡禁不止。

在互联网的时代,原创者只有具有一个自由创作的空间,合法权益才能够得到保障。目前微信的机制里面没有很好的内容分发渠道,没有用户的搜索需求。在这个前提条件下,也就更加要求原创作者的内容有很强的传播性。否则的话,很难真正提高文章的阅读量和提高公众号的关注人数。在这种情况下,对原创内容的保护显得非常重要。

早在2014年,微信团队就已开始重视平台中出现的抄袭、假冒等侵权现象。去年8月27日,微信公布了三年“成绩单”,为鼓励原创内容生成推出建立原创库、施行原创保护规则等利好,制定了“注册时长、活跃度、原创文章数量、原创程度、是否有抄袭历史和遵守原创规则”等6项指标衡量公众号能否开通原创保护,规则更加详细,机制更加成熟。

微信公众平台的诞生唤醒了全民阅读。起初有个很普遍的现象,一篇好的文章会出现在多个公众账号里面。后来微信公众平台就发布声明了,为维护作者权益,鼓励优质内容产生,微信公众平台设上线原创声明功能,原创文章在原创声明后,微信公众平台对该文章“原创”标识,当其他用户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已进行原创声明的文章时,系统会为其注明出处。据微信法务人士介绍,微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将进一步完善线上侵权投诉流程,继续扩大品牌维权平台接入品牌方的范围。

以责任倒查斩断信息泄露链条

□史奉楚

想要他人的贷款记录、快递地址、手机实时定位等个人信息,只要在QQ群里提出需求,就会有人回应。买家通过微信转账交易后就能拿到这些准确、私密的个人信息。报载,今年5月,山东菏泽警方侦破一起定制型贩卖个人信息案,抓获嫌疑人29名,其中包括银行员工2人,快递公司员工1人,电信公司员工1人,查明涉案资金500余万元,查明交易公民个人信息共计200余万条。

在信息及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处处需要填写个人信息。遗憾的是,一些收集个人信息的商家或个人并未妥善保管、使用该信息,导致信息被窃取。甚至有些商家主动出卖信息,沦为骚扰电话乃至诈骗电话的帮凶。严惩泄露个人信息行为,理当适用责任倒查机制,一步步揪出泄露个人信息的上游环节。

泄露个人信息的不法者,既有国家机关或者金融、教育、商业等部门工作人员,将工作时获取的信息出售或非法提供给他人,也有以非法手段侵入数据库获取相应信息的。由此,非常有必要在打击电信诈骗和骚扰电话的同时启动倒查机制,揪出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上游不法者。

按照刑法规定,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及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情节严重的话均可构成犯罪,电信诈骗则构成诈骗罪。实践中,假如电信诈骗者拒不交代或者无法交代其获取信息渠道的话,等于线索就此中断,难以逐步追查泄露信息的源头。这样的话,无疑让泄露公民信息的始作俑者逍遥法外,并有可能继续向其他不法分子泄露信息,导致打击电信诈骗像割韭菜那样永远也除不尽。

凡是抓获的电信诈骗嫌疑人,必须供述其信息来源,或者证明获取该信息的渠道合法,否则在承担诈骗罪责任的同时,还应承担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罪。同理,拨打推销电话、发送推销信息的商家或者骚扰他人者,同样应证明其获取信息的渠道合法,并征得了发送对象同意,否则应承担法律责任。这等于提高了诈骗者、恶意拨打他人电话者的责任,倒逼其将泄露信息者公之于众。

以已经查实的电信诈骗为突破口,顺藤摸瓜,将上游环节的泄露信息者一网打尽,才能倒逼相关部门及人员妥善保管公民个人信息。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无标题文档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