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工业区,多数人脑海里浮现出的大多是钢筋水泥、精密制造、高新尖技术等印象,似乎离文化与创意产业有着很远的距离。但是,记者在上海市莘庄工业区采访中发现,在工业区里,一处以中华传统文化当代转化为核心,集文创科创教育一体的创意产业园正在孕育生成。
一年以前,这里还只是一片不起眼的普通厂房,后来,昇禾水润创意团队在莘庄工业区的大力支持下,将这块旧厂房承租下来。4.3万平方米、历经10个月的规划设计与前期准备、4500万资金投入……建设中的创意产业园名为“IF如果”。
昇禾水润团队成员大多为设计师与策划人出身,对于创意产业有着多年专业经验,也充满激情。团队为“IF如果”付出的诸多心血在规划改造的每一处巧思中都可以深刻遇见。原本陈旧的地面,通过特殊处理,不仅无需重新铺设常规材料,而且显现出古石料的自然韵理与温润光泽。在创意者手中,这里公共走道变成了艺术长廊,众多园区创意作品轮番登台展现,创意者的作品加之策划人的语句,驻足体悟间,感染气息自然弥漫。
聊起为什么以传统文化转化为产业核心,创意总监张欢告诉记者,“在海外,我们去参加全球各地文化展,被世界认可的当代中国作品虽有所增长,但仍只占极小比重。在国内,更多舶来品成为青年人的奢侈追求……究其根源,大多因于我们的文化断层。我们觉得应该要做点什么,就算一代人补不回来多少。但是现在不做,日后只会更为严重。从市场角度看更应努力前行,因为缺乏所以存在无限可能。”
文化创意产业,不能坐而论道,更不能苦守清贫。放眼国外的艺术企业,艺术与金融已经高度融合。发扬中国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是必经之路。对此,“IF如果”的认知是:“创意产业并非一蹴而就,但一旦成形将产生持久动力;传统文化的转化创新更是如此。园区运营人应像市场机构一样,具备组织发起与运营能力,将产业链上下或跨界资源有机整合,创生新物种,创造新价值。”
如今,莘庄工业区正在着力将沪闵路沿线打造成为产城融合的“后工业智慧走廊”,文化部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已携手“IF如果”,共同推动产业发展。一批优秀的产业资源正在集聚。对于以先进制造业起步的莘庄工业区来说,积攒文化软实力,提升工业区人文精神与底蕴,这里将成为科技与人文的交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