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转型迎来新方向
2016-11-30     □记者 王琳琳 吴妙丹 上海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今年伊始,资本市场对智能硬件的投资进入谨慎阶段,行业整体增速趋缓。停留在概念阶段的早期项目、制造“伪需求”的产品、缺乏技术硬实力的智能硬件企业面临发展瓶颈。如何告别“秋寒”迎来“春天”?前不久于上海举行的2016上海创博会,通过集中展示智能硬件企业的突围实践,向外界传递了行业转型的新方向。

精准定位 在垂直细分上做文章

当车内语音提示“已检测到车位”,按下锁车键,看着自己的车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泊车入位。不少年轻车主或许会为这样的酷炫体验买单。

“小鹏汽车”就定位于这类消费者,旨在“造年轻人喜欢的互联网汽车”。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夏珩说,虽然目前公司重点开发的只是单一场景的半自动驾驶,但今后将逐渐扩展到智能交互、多场景自动驾驶。“智能交互绝非简单的互联网娱乐,更包括对车辆本身的智能控制,与外围传感器资源如智能相机、雷达、GPS等紧密结合。”

与小鹏汽车的市场定位不同,开云汽车公司一款名为“VV”的智能低速电动车则瞄准于城市服务。“我们希望这款电动车能够成为未来城市服务中最小号的出行工具、最大号的移动智能终端。”开云汽车公关总监李响说。

对于螺趣科技开发的智能硬件产品“小螺商用机器人”而言,无人驾驶早就不是难事。自动巡航、安全避障、声源定位、服务中学习等功能让它在酒店迎宾、引导问询、展览讲解等工作场景中游刃有余。

“智能硬件产品越来越细化了。比如,刚开始的机器人多是唱歌跳舞,但现在细分出很多类别,有陪伴成长、娱乐互动、城市服务等。”北京市民郝女士在观展中看到很多“突破”。

产能稳定 从新材料找寻新思路

如何确保智能硬件的稳定产能?新材料、新装备提供了新的思路。例如,上海创博会承办方、智能硬件创新创业平台硬蛋科技就与香港科技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建立“互联网+”新材料平台、打造电子工程材料行业分享平台,帮助硬蛋科技在国内的电子制造业企业客户与全球多家新材料顶尖研究机构对接。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丁文武认为,智能硬件是一个产业链概念:从芯片、软件、传感器,到中游的整机制造,以及下游的应用服务。其中,最基础的芯片、传感器、软件、操作系统都是关键环节,不能完全依赖别人。“芯片做好后,要提升先进封装测试业的发展水平,这就需要相应的新材料和新装备。”

华创证券高级副总裁、研究所所长华中炜认为,过去做一个智能硬件APP先烧钱再盈利的模式很难再出现了。要站稳脚跟、持续获得融资,必须提升新材料、新装备的基础研发,向智能制造迈进。

实现量产 用平台整合挥别“小众”

“如果只是把遥控器变成电子遥控器,这离智能家居还很远。”在海尔家电产业集团首席技术官、副总裁赵峰看来,如今大多数家电的智能场景都是碎片化的,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控制系统。智能硬件要实现量产,必须通过平台整合走出小众市场的尴尬。

“我有十个家电,就需要打开十个页面来处理,会很忙。所以需要厂商们打通家电,使不同品牌间能够互联互通。”赵峰说。

硬蛋科技也在不断加强连接智能硬件上下游产业链的平台整合,由其推出的“硬蛋聚投100计划”将服务100家物联网企业,解决创新过程中面临的制造、市场、资本、技术难题。通过建立共享经济平台,把全球核心技术与中国智能产业优势整合在一起。

目前,智能硬件市场还远谈不上成熟,比如机器人、无人机、智能手环,虽然功能酷炫,但仍不是大众化产品。然而,硬蛋科技创始人康敬伟认为,智能硬件正迎来转型的第一步。“5到10年后,智能硬件将不再是少数极客参与的小众市场。现在不怎么靠谱的智能硬件很可能成为下一代制造业的入口。我们将基本找不到任何一家制造业企业,是不生产智能硬件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