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手段破解 重大结构性失衡难题
2016-12-19     □谭浩俊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认为,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

那么,何为重大结构性失衡呢?直观地看,应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结构性”才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脚点。

第二,需要着手解决的是重大结构性失衡问题,而不是一般的结构性失衡问题。而“三去一降一补”所涉及的问题,就是重大结构性失衡问题。

第三,由于是重大结构性失衡问题,因此,在推进过程中,就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寄希望于一蹴而就,必须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层层向前推进、层层向前突破。

而重大结构性失衡的焦点,就是产能过剩。因为,目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都与产能过剩密不可分,是产能过剩引起的。如僵尸企业,不仅是产能过剩的直接后果,也是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如果不是产能过剩,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僵尸企业。如果不是有大量僵尸企业,产能也不会如此过剩。产能过剩与僵尸企业,实质是一对“孪生兄弟”。要解决重大结构性失衡问题,化解产能过剩,清理僵尸企业,就成了非常重要的方面。如果产能过剩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的解决就容易得多,效率也会高得多。

解决重大结构性失衡的根本途径,就是改革。需要指出的是,用改革手段去解决重大结构性失衡,决不能就具体问题谈具体问题,应当立足于改革供给侧中妨碍供给结构适应需求变化的旧体制。尤其是“有形之手”越位和缺位比较严重、起反作用比较大的领域,应作为改革的重点。要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从而让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让过剩产能在改革中逐步转化成有效产能,不断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过去在结构调整方面,始终存在着过度依赖行政手段、依靠行政干预的现象,价格调控如此,投资调控也如此,不是收缩银根就是调控手段“一刀切”,所以,调控的结果也始终避不开大起大落、忽冷忽热。此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也回避不了用行政手段,如减少财政补贴、对处于僵尸状态的企业停贷等,但是,从总体上讲,还是要以改革为主,以解决体制和机制问题为切入点。也只有这样,供给对需求的适应性才能不断增强,需求对供给的依赖性才能逐步提高,并最终形成供求的新的动态均衡。

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结构性”,重点是解决重大结构性失衡问题,途径是改革,目标是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目的是满足需求。各地在学习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必须对供给侧改革有新的认识、新的理解,必须对解决重大结构性失衡问题有新的思路。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