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网
国海“萝卜章”事件拷问风险管控
2016-12-22 来源:经济参考报

据报道,国海证券发布公告称,20日公司与伪造公司印章私签债券交易协议事件相关事涉机构召开协调会议,虽然主要责任在于涉嫌刑事犯罪的个人,但公司认可与与会各方的债券交易协议,愿意与与会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同时将依法追究相关个人伪造公司印章的刑事责任。而此前有报道称,国海证券一债券团队负责人张杨失联,其让廊坊银行代持的100亿元债券出现较大亏损。国海证券紧急停牌,后发布公告称,相关报道涉及的张杨、郭亮私刻公司印章,冒用公司名义进行相关债券交易事项。

对此,不少网民表示,国海证券债券门暴露其公司内控存在漏洞,而在这背后,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债券代持风险不容忽视。

公司内控出了问题

网民“理性的白痴”称,每个公司的资管和自营都是有董事会交易授信的,但是现在互相玩代持,这个交易授信就形同虚设,这样根本就控不住规模,闯祸是迟早的事情。国海内控机制在哪里?市场监管在哪里?

有报道引用业内人士的话称,假章骗过了交易对手是主观问题,但骗过自己公司,这显然是风控环节存在瑕疵,因此,把责任完全推脱给假章和个人问题,是不适合的。

网民“雷总”表示,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债券代持风险不容忽视,监管层的迅速介入值得点赞。

风控机制亟待完善

网民“H先生”称,国海证券认账,债市机构间信用风波圆满解决。其它公司的问题还没暴露出来而已,潜在风险还未消除。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为债券投资增加隐形杠杆的“代持活动”在行业内并不鲜见,特别是2015年以来的“资产配置荒”,资金流向债市的力度有所加大。此类交易使得债券市场中一部分杠杆脱离了企业内控和监管部门监控的视野,容易给金融市场带来风险。因此,应对代持行为加强监管,完善风控措施,市场主体更要加强自律。

网民“宋博”表示,企业要做到“无过错”,就要完善内部管理,包括印章管理、证照文件管理等,避免企业的营业执照、合同等被员工随意取得和使用;也要完善授权制度,对员工履行职务的行为进行特定授权,尽量一事一授权,授权范围和内容尽量细致明确,不要出具空白授权书或特别概括的授权书。

(记者 赵东东 整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无标题文档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