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网
铁腕护湖:让水回娘家
2016-12-27     □记者 叶俊东 李劲峰 黄艳 武汉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入冬以来,“千湖之省”湖北的各大湖泊,“拆围”攻坚战正紧张铺开。

沿着湖北第三大湖长湖的湖堤,走进荆州市沙市区观音垱镇习口村,这儿延伸出一段民堤,围出一块面积2平方公里的区域,名为马子湖民垸。

“今年汛期,湖水漫堤,垸里水汪汪一片损失惨重。”习口村村民马大山说,现在垸里鱼粉厂、养殖场都迁走了,民堤要降低高度,便于湖水分洪,让民垸还湖。

马子湖民垸的变化,是湖北“借汛还湖”的缩影。今夏汛期,湖北755个湖泊中,438个最高水位超警戒、105个最高水位超保证。全省850多个湖泊圩垸中,200多个破堤分洪,经济损失惨重。

湖泊数量与面积锐减,是防洪压力陡增的重要原因。在1950年,湖北共有湖泊1332个,面积8528平方公里。现在仅755个,面积缩至2706平方公里。数量减少近半,面积仅剩三分之一。

“上世纪70年代围湖造田、90年代后城镇扩张,是湖泊大量减少的主因。”湖北省湖泊局副局长熊春茂说。

痛定思痛,湖北开始实施还湖工程。7月中旬,牛山湖大堤被破堤分洪,让牛山湖回归梁子湖,吹响全面还湖的号角。

湖北省防办副总工程师江焱生说,全省今夏分洪的200多个圩垸,绝大部分纳入还湖范畴,让“水循旧路、水回娘家”。

“还湖只是基础。”熊春茂说,“还出一湖碧水”才是最终目标。

位于江汉平原的洪湖,面积308平方公里,目前是湖北省最大湖泊。34岁的丁浩是洪湖土生土长的渔民,像他一样以湖为生、以船为家的“游鱼部落”还有1600多户。但很快,他们将全部“上岸”。

“小时候洪湖水特别清澈,不仅能喝,掉根针到湖底,都能看清楚。”丁浩说,随着围网养殖扩大,大量投肥加上螃蟹吃光水草,湖水一年比一年浑浊,“一网下去很难捞到鱼”。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洪湖围网养殖区域看到,尚未拆除的撑网竹竿,密密麻麻立在湖面,犹如一片片“水上森林”。最高峰时,围网养殖区占据洪湖七成水面。歌声中“洪湖水、浪打浪”场景,变成了“竿挨竿、网连网”。

“眼下洪湖已拆掉13万多亩围网,剩余部分在年底前全部拆除。”洪湖湿地管理局局长朱俊华说,以船为家的渔民将上岸安置,让洪湖恢复人放天养,限量捕捞的状态。

包括洪湖在内,梁子湖、长湖、斧头湖等湖北大型湖泊的养殖围网,将在2017年4月前全部拆除,彻底退渔还湖。

如此大范围、快节奏的退渔还湖,源于湖北铁腕护湖的决心。11月中旬,因斧头湖拆除所有养殖围网任务未能按期实现,对此负有直接责任的湖北省水产局局长李胜强被免职,行政记大过处分。斧头湖管理局及周边区县职能部门负责人也被问责。

10月底,投资6.7亿元的鄂州市梁子湖流域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开工,对鸭儿湖水系内多个湖泊实施退田还湖,水系连通建设。武汉市东湖与严西湖的连通工程,计划在2017年底完工。加上一系列工程的实施,武汉市内6个湖泊将有望与长江连通。

荆州、荆门等地在实施还湖中,同步实施河湖连通、生态修复工程,实现“湖相连、水相通”。

还湖恢复湖泊生态,并非只保护不发展。熊春茂说,多数湖泊拆围后,都将实行人放天养,突出湖鱼品质,打造绿色品牌,“减少产量,提高附加值”。

记者在梁子湖已实施退渔还湖的前海湖看到,承包这片水域的泽鹏养殖合作社,正投资建设环湖绿道、湖边沙滩、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吸引武汉市民前来体验湖光山色、渔家生活。

“从围网养殖转变为休闲旅游,转型初期收益肯定会减少,但打出品牌,后期利润会更高。”合作社负责人邱泽鹏说。

不少沿湖地区还结合自身基础,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湖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无标题文档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