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从贵阳机场出发,沿江瓮高速公路一路向东,约2个半小时,就到达传说中的夜郞国度石阡县。
石阡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南部,国土面积2173平方公里,辖7镇11乡,302个行政村,总人口46万人,森林覆盖率62%,仡佬、侗、苗、土家等12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4%,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
近年来,石阡县委、县政府紧扣全省“两加一推”主基调、全市“四化一业”主战略,按照“优环境、强基础、兴工业、壮产业、惠民生、促和谐”发展思路,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以“山、水、茶、城、游和飞地”为抓手,开创了综合实力全面提升、调整转型明显加快、基础设施逐步夯实、城乡发展统筹推进、民生问题持续改善、后发赶超势头强劲的新局面。
跨越千年的石阡
石阡古称山国,历史悠久,建制较早。
翻开石阡的相关史志,其中有这样的记载:“石阡古属荆州南境,战国属楚;秦赢政三十三年(前214年)置夜郎县于今县境(当时秦朝共在贵州境内设置六个县,唯独以石阡命名‘夜郎’);汉为夜郎国、牂牁郡地,晋分牂牁置夜郎郡,宋南齐因之;隋属明阳郡;唐为思黔二州地,武德四年以思州之宁夷县置夷州义泉郡(今石阡县城所在地),领夜郎、神泉、丰乐、绥养……十二县……贞观四年开山洞复以黔州之都上县(今石阡本庄、河坝场一带)置夷州义泉郡;宋复为羁縻夷州;元置军民长官司;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置府。石阡汉名:夜郎;元名:石千”等等。
由此可见,石阡在秦汉时期的本名为“夜郎”。石阡由“夜郎”这一称谓演变到现用名,是与这一地区自秦代以来长期实行“以夷治夷、因俗治俗”羁縻政策,到元朝灭亡南宋不断加强军事统治,以及石阡在中国古代占据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军事地位分不开的。石阡所处地理位置,与秦汉王朝以及隋唐王朝核心统治区占有南北距离较近且有水路通达的优势,自秦汉征伐夜郎,以及直至北宋末年派兵到石阡地区平息任则天叛乱等,均是派兵自巴蜀南下。石阡作为中国古代王朝联系或牵制南夷通道上的重要节点或中转站,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中,其所占地位当然不容小觑。因此,使得石阡得以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保持“夜郎国灭,建置犹在”的相对独立状态,直至元朝灭亡南宋的至元十六年(1279年)之后才最后终结“夜郎”这一称谓在石阡的存在。
随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50年2月,石阡县人民政府成立。
石阡因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1934年、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曾两次进入石阡,1992年被列为贵州历史文化名城,1998年被定为革命老区。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宫、府文庙、楼上古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二·六军团指挥部旧址、碗架岩、摩崖石刻、太虚洞等。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仡佬毛龙、说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仡佬敬雀节、茶灯、“悄悄年”等。
尤其是近年来,石阡以其文化旅游等诸多资源优势荣膺“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中国温泉之乡”、“中国苔茶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等10余个国家级品牌称号,人们对石阡的关注度与日俱增。
资源富集亟待开发
石阡资源富集,开发潜力巨大。有储量丰富的地热矿泉水资源,富含锶、氡、锂、锌、硒等微量元素,属国际饮用、医疗双达标矿泉水;有面积居全省第二,获“中国驰名商标”的苔茶资源;有储量15亿多立方米,多个品种符合国家A类装饰材料质量标准的大理石类石材资源。更有以温泉、夜郎古城、仡佬族文化村、国家湿地公园鸳鸯湖为代表的立体旅游资源。
石阡地热矿泉水资源富集,已知的自然出露热矿泉20处,36个出露点,日出水量2.23万吨以上。石阡温泉水质优良,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饮用水和医疗用水标准。中国矿业联合会专家赞誉石阡温泉是“全国独有,世界少有”。石阡矿泉水含有偏硅酸、锶、锌、锂、硒等人体所需的珍贵元素,是全国唯一含硒量达标的矿泉水。
2009年被中国矿产联合会评为“中国矿泉水之乡”。
鉴于市场对优质矿泉水的需求增长,近年来,石阡县致力于把优质矿泉水产业做大做强。规划中的招商项目主要有:位于石阡县中坝镇、关鱼粮、凯峡河、鲁家寨、余家湾镇,占地约150亩,投资额3.10亿元的多个年产30万吨优质矿泉水生产项目;位于石阡县城规划区,取水点汤山镇梁家嘴,占地200亩,投资总额5.31亿元的高档啤酒饮料生产线;位于石甘溪乡扶堰村,占地60亩,投资总额3亿元的佛顶山30万吨优质矿泉水项目。
“石阡苔茶”是中国屈指可数的茶树良种,常年茶色嫩绿,无紫芽,芽头不易散脱,其钾、锌、硒的含量高,茶多酚、氨基酸和水浸出物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加上石阡上千年的茶叶加工工艺,使得“石阡苔茶”成为最原始、最自然、最健康的茶类珍品。它可红、绿茶兼制,名优茶、大宗茶同得,是高档针型绿茶、松针类型绿茶最理想的品种。石阡宜种茶区域达80余平方千米,具备茶叶产业化大发展的条件。
2003年,该县就制订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规划中的标准化茶园43万亩,目前已建成32.5万亩,茶叶面积居全省第二,全县茶叶生产总值已达5.56亿元。经过10多年的建设,厚积薄发之势已形成,石阡茶产业将迎来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
目前规划、招商引资的项目主要有:位于石阡县五德、坪山、聚凤、汤山等乡镇,投资总额2.34亿元的石阡苔茶基地建设项目;位于大沙坝汪家寨,占地80亩,投资总额1.44亿元的年产3万吨苔茶饮料厂建设项目;位于高效农业园区内,占地20亩,投资总额5000万元年产500吨纯茶酒生产建设项目;位于本庄镇、石固乡,占地30亩,投资总额1亿元年产5万吨茶叶专用复混肥生产厂;位于石阡县高效农业园区内,占地20亩,投资总额1亿元的年产40吨茶碱生产建设项目;位于龙塘镇、龙井乡,规划面积2万亩,总投资额4亿元的高效生态茶示范园建设项目等。
石阡县天然优质石材资源分布广,蕴藏量大、品种齐全,储量超过15亿立方米,已探明石材主要有石阡红、石阡桃红、贝壳石(海贝花石)、灰木纹大理石、米黄石等24个品种,具有花纹多、密度大、硬度高、耐磨强、储量大及放射性物质超低等特点。其中贝壳石、石阡红、石阡桃红、云石颜色和花纹在国内外其他地区少见,具有独特优势,经国家石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属A类石材装修材料。
截至2015年6月底,已签约石材企业15家,签约资金35亿元。利用各石材加工厂每年所产生的废料、废渣开展环保再利用,生产环保砖(石粉石渣砖),是生态型发展的产业,环保砖生产将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下转第七版)
(本期稿件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吴华国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