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网
萧山:奔竞不息立潮头
杭州市萧山区,这座钱塘江南岸的城市,正是G20杭州峰会主会场——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所在地。萧山,地处浙江省北部,钱塘江南岸,濒临杭州湾,是浙江省南北要冲,素以经济发达著称。
2017-01-18     □商意盈 来源:经济参考报

农历九月,正是钱江浪起时。在这个最好的季节,记者来到萧山,一路行一路看,时常听到一句话:奔竞不息,勇立潮头。这是萧山人引以为傲的萧山精神,与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引用的“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这一词句,意境竟不谋而合。

八千年跨湖桥文明悠悠。萧山人以弄潮儿的姿态,站在改革开放的浪口,创造了一个民营经济集聚发展的奇迹,连续多年上榜全国十大财神县(市、区)、中国十强县(市、区)。如今,面对新常态下传统产业、城市发展瓶颈,萧山区委区政府锐意改革,围绕转型升级、新型城市化、生态文明三大主线,以绿色发展为主旨,推动产业转型、城市升级、生态建设,不改弄潮儿本色。

G20杭州峰会,更是为萧山搭建了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萧山,转型蝶变正当时。

“弄潮儿”创业佳话数不尽

萧山历史悠久。西汉初至元始二年(公元2年)间,始建县,名余暨,属会稽郡。“余”为越语,越人称盐为“余”,因当时萧山产盐,又临暨浦,所以称“余暨”。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永兴为萧山,以萧然山为名,沿用至今。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萧山自古以钱江潮闻名。每年农历的八月十六至十八,钱江浪起,潮涌最盛,八方宾客蜂拥而至,争睹天下一大奇观。生活在钱塘江畔的萧山人,搏浪勇进,治江围涂,形成了“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代代传承,书写一段又一段创业佳话。

翻开萧山的发展史,这里,素有“喜奔竞,善商贾”的传统风俗,人民勤劳,商业发达。十九世纪中叶,萧山米业、盐业、酿造、土纸诸业均具有一定规模。20世纪初,先后出现“临浦米市”、“坎山茧市”等专业集市,手工业初具规模,商品流通非常繁忙,奔走在四方的萧山人,把商品带到了全国各地。

二十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萧山围垦壮举震惊世界。为开辟钱塘江畔的新土地,开发利用滩涂资源,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萧山人肩挑背扛,用30年时间,挑出了50万亩围垦地,充分诠释了萧山精神,打开了萧山发展新空间。如今,大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等,在这一块围垦地上集聚发展,为萧山的腾飞增添后劲。

改革开放以来,萧山“弄潮儿”又用一双勤劳的双手,书写下创富奇迹。在改革开放伊始的1979年,萧山农村促富大会召开,萧然大地掀起勤劳致富的热潮,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由此开启了工业经济大发展的时代。钱塘江畔,围垦大地,走出了一家又一家民营企业。从最初的家庭手工作坊,到小型工厂,再到集团企业;从一开始的本土市场,到全国拓市场,再到海外谋发展,萧山企业在各行各业大展拳脚,不少企业上榜中国500强企业、民企500强等实力榜单。

经过三十多年搏风击浪,一批上规模企业、龙头企业应运而生、发展壮大,万向集团、恒逸集团、传化集团、航民实业集团等大步跨入全国工业企业强企之列。同时,一批以产业集聚为特征的块状经济脱颖而出,各领风骚,“中国纺织基地”、“中国羽绒之都”、“中国钢结构之乡”、“中国伞乡”、“中国花木之乡”、“中国镜乡”、“中国化纤新材料示范基地”等桂冠接踵而至,民营经济日益壮大,化纤纺织业、汽车制造业等产业规模超千亿元。

2001年,在萧山发展史上,注定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当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萧山市,成立杭州市萧山区。萧山,由此开启了与杭州主城区融合、拥江发展的新时代,打开了由县域经济迈向都市经济的大门,海阔天空,大展拳脚。

纵观萧山发展,“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贯穿始终,萧山企业家开拓奋进,创业创富,成就传奇。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的万向集团,是萧山民营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

滔滔钱江水,亘古长流,滋养了一方水土,磨砺了萧山人独特的精神气质。从战天斗地的围垦精神,到“历经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到“抢上头班车、抢抓潮头鱼、抢开逆风船、抢进快车道”的“四抢精神”,到“敢与强的比、敢同勇的争、敢向高的攀、敢跟快的赛”的“四敢精神”,最终集大成为“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无不凸显萧山人强烈的竞争意识、争先精神、创业激情和创新能力。这,是萧山最宝贵的财富。

爬坡过坎转型升级正当时

钱塘江,并非总是如斯温柔。历史上,钱塘江水患,曾无数次让两岸百姓流离失所。在千百年治江治水的历程中,萧山人形成了逆水而上的不屈斗志,也培育了顺势而为的创业智慧。在发展的坎坷中,正是这份斗志和智慧,让萧山越过了一道道坎,爬过了一个个坡,保持了持续稳健的发展势头。

近年来,大环境对制造业和外向型经济产生巨大冲击。“经济重镇”萧山难以独善其身,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亟待转型升级。

2013年8月区委作出“坚定不移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并提出今后发展的三条主线——转型升级、新型城市化、生态文明。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俞东来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城市转型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萧山转型升级上紧“发条”。

产业转型,是当务之急。为此,萧山着力做好“加减法”,优化产业结构。“加”即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实现产业升级;“减”即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机器换人、电商换市,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我们以损失GDP1.2个百分点为代价,加快污染企业整治关停。”萧山区委区政府态度斩钉截铁。一方面,以“千企转型升级”三年行动为抓手,完成2853个转型项目,万向锂电池、亚太新能源汽车、盛元差别化纤维等工业大项目相继开工;另一方面,双创动力全面激发,三年新增内资企业21127家,三年新增上市企业26家,转型升级动力更足。

位于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杭州湾信息港,是萧山重要的互联网产业孵化平台。这里,集聚着30多家互联网企业,包括挂号网、数联中国、网批网、猪八戒网、黔龙科技、口袋购物等龙头企业。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引领下,中国智慧健康谷、中国智慧移动谷、中国智慧化纤谷、中国智慧设计谷等一批智慧产业加速集聚。而如今,杭州湾信息港又被赋予新的生命——一座规划面积3.68平方公里的“信息港小镇”在这里诞生。信息港小镇的建设,改变了开发区原来的产业结构。一直以来,开发区以制造业为主,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互联网+”利好放大后,信息产业成为其着力培育的优势产业,信息港小镇甚至被定位为开发区乃至萧山全区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的“火车头”,成为萧山“从制造大区向信息经济大区跨越”的重要动力。(下转第七版)

萧山赋

□高卓

浙东首邑,扼宁绍之咽喉;於越名邦,荟人文之渊薮。山水揽潇湘美景,莼鲈起季鹰归欤。沃野膏田,连阡陌至海涂;棹歌菱唱,叠网旋于渔浦。控三江合汇,为天堑要津;立伍相潮头,展宏图壮举。卧薪尝胆,城山纪勾践之雄心;雪耻沼昊,浣溪流西施之美誉。人间天堂在望,佩仙境天台有路。古运河过境通波,直达海陬;铁道线纵横交亘,九州无阻。空港不夜,畅天下之物流;银鹰远来,载环球之商旅。融入大杭州,为长三角东南健翼;开发潜优势,成新一方经济热土。

美哉萧山!集湖山之胜概,挹江海之洄澜。锁罗刹鼍波,飞桥跨九;拥翠峦屏障,峙鼎呈三。赏花四季,听潮朝夕;气象万千,俊彩斑斓。乘改革之东风,焕萧然以新颜。错落层楼林立,高摩星月;先后八景锦簇,胜出尘寰。湘湖天然图画,灵妃慕降此间。兰桤悠游,听帝子之清瑟;云屐登眺,赏美人之烟鬟。建蓬山之瑶台,移瀛海之仙岛。纳万国之名区,集一园之堂奥。成世界休闲博览会之圣地,膺国际旅游风情园之雅号。聚东方文化之伟观,展国际动漫之精妙。花径柳堤,佳人拾翠相问;蓼汀荷港,仙侣同舟回棹。美哉湘湖,实天地菁华之所萃;盛矣萧山,洵河岳英灵之感召。

萧山之胜也,天地山川而外,更在人文。溯历史之悠长,识蕴积之雄浑。跨湖桥独木舟惊现,八千载文明史存真。更有茅湾印纹陶窑,证中国瓷业之策源;蜀山史前遗址,与良渚文化相引申。由石器而彩陶弓镞,念勤劳而智慧先民。泊现代承前继武,百万儿女围海造阳,不辞艰辛;广袤荒滩变成粮仓,奇迹惊新!

肇西汉置县以降,日余暨日永兴,沿易三名;或宁绍或省垣,隶属数更。而历代俊贤辈出,豪棕迭兴。越王生聚教训,赞古人强邦复国之壮志;士女敢为人先,多当代乘风破浪之精英。奇谋救越,大夫访倾国于苎萝;临水阻道,夫人发乌鸢之浩歌。岳元帅饮战马于欢潭;钱武肃戮董昌于两江。名医楼英,仁术口碑传久;贤守杨时,筑湖治水名扬。至近现代更英雄峰起,人物星罗。葛云飞浴血抗英,显名将殉国之壮烈;李成虎揭竿陇亩,开中国农运之先河。都督汤公,办铁路会融,作浙江经济首领;衙前志士,搴久旗鼎革,向专制政治倒戈。

且夫浙东唐诗之路,于斯发端。迁客骚人多会于此,鉴越州之秀水,梦天姥之烟岚。探禹穴之古奥,赏兰亭之华翰。江郎梦笔,古址遗存,名士题咏,佳话不删。贺知章《回乡偶书》,绝句千古传唱;毛奇龄《西河古集》,诗文卷帙浩繁。画家四任,丹青名扬中外;史笔东藩,演义蔚为大观。发蒙施教,陶行知创湘湖师范,筚路蓝缕;抗日流亡,金海观携子弟跋涉,教化远颁。此皆举文风之荦节,实碓难尽盛鼎之般般也。(下转第七版)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无标题文档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