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网
Review
书评
2017-04-07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一份卓越的管理处方

□杜述仁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疗中心(UCLA)成立距今不过60多年,却已经成长为全美乃至全球最顶尖、美誉度最高的医疗服务机构,患者满意度超过99%。同时,UCLA的运营和管理难度,也大大超过其他很多行业领域的顶尖企业。美国资深企业顾问约瑟夫·米歇利在深入研究UCLA案例后指出,这是一家“需要具备苹果公司的创新变革意识,符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安全要求,以及能够达到丽思卡尔顿酒店优质客户服务的水准”的企业。约瑟夫·米歇利写成《管理的完美处方:向世界顶级医疗机构学习领导力》一书,向企业界、投资界以及医疗界读者介绍如何深入挖掘UCLA的经验,确保企业在飞速发展中保持卓越。

UCLA的五大执行准则是:关爱承诺、让失误无所遁形、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创造未来、服务他人也是服务自己。《管理的完美处方》就此进行了详细解析,这五大执行准则及具体做法,完全适用于其他行业领域。

一家体系庞大的医院,如何确保实现关爱承诺?UCLA要求各级管理人员要同医院医生、护士一样,经常性地看望患者,将这作为业务巡查过程中的主要工作,而不是附带工作。这项做法在很多行业内都并不多见。管理者身体力行,就具备了勾画未来美好蓝图,引领同仁拥抱愿景、变成追随者的可能。

UCLA建立了一个CICARE的沟通模式,第一个C是connect,指医院员工跟患者及家属沟通时,要恰如其分地称呼对方名字或称谓;I是introduce,进行自我介绍及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角色;第二个C是communicate,告诉患者你将做什么、需要多长时间、会有怎样的影响;A是ask,主动问及患者方的需要;R是respond,对患者方问题、要求、需求给出恰当回应;E是exit,告诉患者方接下来的诊疗计划及再次探视时间,礼貌的离开。作者介绍说,为确保CICARE模式落地,UCLA建立了相应的人才选拔、员工培训、管理监督和指导等环节为一体的实施模型,并给出了具体的示范案例给予说明。

为确保服务最佳,UCLA的管理者还不断帮助员工理解服务方式的多样化。

让失误无所遁形,目的是确保安全。书中援引UCLA首席医疗官、医疗安全问题专家汤姆·罗森塔尔的话说,如果管理者谈论安全只是为了发表一番备忘录式的言论,就意味着什么都没做。

《管理的完美处方》在阐述UCLA“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执行原则时指出,要具体定义医疗、护理质量标准,处理好前沿技术研发、应用与确保医疗伦理、医疗安全的关系。对于“创造未来”,作者分别从愿景和技术创新两个视角,阐述了医疗研发与服务领域追求卓越的可行方式。在谈到“服务他人也是服务自己”执行原则时,书作者强调,要营造良好的用户口碑、体验感受来确保企业获得良性的经营收入流量,在此过程中,还要注重增强与所在城市、社区的联系,服务社区,并邀请社区成员参与企业的部分事务,以此密切联系。

工匠精神助企业常青

□刘英团

说起“造物”,总会想到瑞士手表、德国机械、日本匠人。其中,日本匠人对自己的手艺,拥有一种近乎极端的自尊心,苛求完美。一个“匠”字,融入日本人骨髓,“心在一艺,其艺必工。”《造物之美》对日本人“工匠精神”的刻画,沉郁执着,直抵精髓。

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说,“你必须要爱你的工作,你必须要和你的工作坠入爱河……”在日本,“匠”既是对物件细节苛刻的追求,更是强调制作工艺上的精致。在《造物之美》中,一家做烤麻糬的小店,可以经营多年,传承25代。这是怎样的一种坚守?正如作者所言,小小麻糬,不但凝聚着日本匠人的敬业与修行,还沉淀着对产品和生活本身的热爱。

器物有魂魄,匠人有匠心。匠人匠心是追求,是坚守,是把产品做到极致的欲望。松下幸之助曾说,“充满热情而努力生产出来的东西,这产品里面蕴含着我们的灵魂。”拥有空前财富的新阶层兴起,科技和媒体改变了世界,但日本匠人仍在使用传统工艺做建筑,包括手工打磨寺庙的大梁、立柱、雕花和楔子……《造物之美》一书这样描述,“匠人在自己作品上付出的心血越多,最后他所能得到的馈赠也就越厚”,“像一滴酒,封存在酒瓮里,经历时光越久,那酒才会越香醇。”

“工匠精神”,不仅成就着工匠本身,还长青着企业,差一点工匠精神,就差了一大截市场竞争力。在中国,现存超过150年历史的老店只有六必居、张小泉、陈李济、同仁堂、王老吉等五家;而日本,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多达3146家,为全球之最。

“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是现代经济社会最大特征,经济开发与环境破坏几乎同步。而日本的“循环型经济社会”却始终遵循“最优生产、最优消费和最少废弃”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造物之美》作者以虔诚之心记录日本匠人的匠心,书中涉及的著名企业或京都小店,无不坚守“匠心”,且把“心意”和“魂魄”注入作品中。日本的匠人思维认为,即便是工业化生产时代,“匠人”的手艺仍旧独一无二,至少“用手工制作的产品,每一件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产品。

在日本,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店数量众多,而且都有自己的绝活。“从一个独立的手工艺人,到一家具有匠心精神的现代企业,核心都是——拿出你的绝活来。”《造物之美》充盈着对朴素手艺的尊重,“我是怀着一颗憧憬和向往的心灵,观望过匠工们做活……出于这种感情,我用了不短的时间和多次的机会,寻找走访了现存的一些匠工和他们的作坊。听他们讲故事,看他们视为生命的工具”(盐野米松《留住手艺》)。匠人的尽头,是大师;匠心的极致,是精髓。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应该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无标题文档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