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
微观点
2017-04-28 来源:经济参考报

李铁:

在中国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有两个问题不可回避:一方面,人口如何进入城市,如何就业,如何享受城市政府的公共服务,如何能在城市安居乐业;另一方面,我们如何塑造城市,如何遵循城市的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认识城市。中国是一个后发的城镇化国家,真正的城镇化历史也就是最近这三十多年。我们短短几十年就建设了上万个表象的城市,城市规模和数量已经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但与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城市化历史相比,我们对城市的认知,对城市规律的理解,甚至对我们自己的所谓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李迅雷:

随着中国人口流动性的下降,以农业人口转移为特性的城镇化进程已进入后期(外出农民工接近零增长),但以二线城市人口流入为主要特征的大城市化进程仍在持续,同时,外出人口的回流(如部分农民工的告老还乡)现象还会加速,这使得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孔雀东南飞”的趋势发生了部分逆转。人口流向逆转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正迈向深度老龄化,流动人口减少总体看会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故资产泡沫会随着经济下行而逐步破裂。当然,人口逆流也带来了结构性投资机会,因为人口流动意味着区域经济的分化和结构再调整。

马光远:

未来中国城镇化的方向肯定是以大城市为中心,而不是让人到中小城市去。中国三大城市圈目前的人口比重和日本的三大都市圈所占人口的比重仍然相去甚远。市场在变,我们对房地产市场的认识也要有新的思维,千万不要用过去的逻辑思考政策和研判市场。作为一个庞大的影响国民经济的产业,应该科学合理地构建一个完善的、长期的政策体系确保市场健康发展,而不是在调控的周期里不能自拔,包括信贷、土地制度、税收等长效机制的建立仍然是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就市场的变化而言,在房地产市场已经慢慢进入存量房市场的情况下,建立租售并举的制度,撬动庞大的租房市场的机会应该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下一步的不二之选;当然,最根本的,是中国房地产政策必须从经济政策回归民生,而不是仍然作为稳增长和地方创收的工具。

谭浩俊:

加大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力度,加快新的金融监管体系建设,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紧迫的一项工作。多头监管体制下的权力争抢、责任互推、职能不到位,已经成为金融领域违法违纪和贪污腐败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金融领域的违法违纪和贪污腐败问题,就必须对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进行改革,必须把金融监管过程中存在的漏洞补上、缺口堵上,让金融监管不要再出现“牛栏里关猫”的现象。

沈建光:

一季度经济虽然全面向好,但主要是去年以来增长反弹态势的延续,并非是新周期的起点。实际上,2015年至2016年,虽然GDP数据鲜有变动,形态类似于L型态势,但从微观层面,中国经济似乎已经经历了一轮明显下滑以及政策支持下的反弹周期,不少指标却出现了V型或者U型态势。有理由相信,在一季度经济数据回暖的背景下,决策层会有更大的决心将政策重点转向防风险,收紧政策的态势更加清晰。基于此,今年中国经济或呈现前高后低的整体趋势,一季度经济或许是全年的高点,下半年经济增长率将有所回落,全年GDP增速或略高于6.5%。

梁红:

中国的经济复苏很可能仍处于早期阶段,未来有望持续。经济复苏的启动得益于自2015年年中以来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显著放松,而复苏早期在房地产、汽车和上游行业等领域表现得最为鲜明。预计随着企业现金流和就业情况改善、外需回升,经济复苏范围逐步扩大,本轮复苏的持续性也在上升。

巴曙松:

综合全球金融行业的演变趋势看,金融行业的下一个风口,应当是在金融科技领域,也就是现在金融界广泛关注的Fintech。实际上,在不知不觉中,金融科技正在深刻地改变金融行业。例如,中国的一些大银行在广泛使用金融科技后,开始对网点裁员。可以预计,未来金融业留给我们的传统印象,也会显著地被金融科技改变。国际上一些大型金融机构的交易大厅,原来人头涌动,现在也冷冷清清了。许多传统的金融工作,都在不知不觉中被金融科技所替代,这种替代实际上还在继续深化过程之中。

顾大松:

共享单车兴起后,在给市民带来出行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乱停乱放、影响交通秩序等问题,不论是主管部门还是公众均有尽快出台相关管理规定的呼声。对共享单车是否实行数量控制、强制安装智能车锁、强制实行车辆报废年限等义务性要求,应当认真寻求法律法规依据,或者尽量通过发挥行业标准、行业自律作用推动,以实现对新业态的审慎监管。

曹中铭:

上市公司不断刷新高送转的比例,不断突破市场底线引发各种乱象,最终让高送转从“香饽饽”变成了“烫手的山芋”。针对高送转的乱象,应规定,首先,上市公司股本扩张速度不得高于业绩增长速度。比如某年度业绩(包括营业收入与扣非后的净利润)增长50%,其高送转比例不得超过10送转5。其次,高送转比例不得超过现金分红比例。如某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为10派2,那么其送转比例不得超过10送转2,此举亦有利于促进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有了这两条措施,上市公司欲利用高送转实施利益输送,利用高送转达到其他不可告人目的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

(本栏目稿件只反映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