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家拟上市券商去年净利腰斩
证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还有10家券商排队等待在A股上市。其中,有数据可查的8家券商去年共计盈利91.5亿元,同比下滑51.3%,8家券商净利润平均同比下滑50.4%。
其中,浙商证券、财通证券、东莞证券审核状态为 “预先披露更新”;天风证券、国联证券、华西证券、华林证券为“已反馈”;南京证券为“已受理”。
目前有数据可查询的8家拟上市券商实现营业收入331.24亿元 (4家券商采用母公司报表)。值得一提的是,仅有财通证券营收实现同比增长(合并报表),纵使放在所有券商中,也是少见的。财通证券去年实现营收108.4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现净利润17.87亿元,同比下降29.17%。
8家拟上市券商实现净利润91.5亿元,同比下滑51.3%。8家券商均出现不同幅度下滑。其中,3家券商下滑幅度超过60%。
券商资管规模激增收入反降
银行委外业务大收缩,让券商资管业务也成为附带关注点。整体来看,过去一年券商资管业务规模大幅增长了47%,但收入却不升反降,同比下降达1%。
24家已披露年报的A股上市券商中,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境内)、海通证券、广发证券的资产管理规模位列前五。其中,中信证券的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8万亿元,行业遥遥领先;华泰证券、国泰君安(境内)和海通证券的资产管理业务规模都在8000亿元以上。
中信证券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中信证券资产管理规模为1.81万亿元,市场份额10.5%,资产管理规模继续保持行业第一。
从规模增速上看,国海证券、太平洋证券和海通证券规模增速超过一倍。国海证券2016年底管理规模较2015年底增长了160.79%,太平洋证券增长了138.07%,海通证券增长了100.63%。但申万宏源和兴业证券2016年底资产管理规模较2015年底有所下滑,分别下滑了1.02%和22.77%。
不过要是按照资管收入排名,前五名次序与规模排名不尽相同。
根据记者统计,2016年资管收入前五的是分别是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境内)、广发证券、申万宏源、招商证券,这五家券商资管收入都在10亿元以上。而2015年资管收入在10亿以上的还有两家券商海通证券和东方证券,但在2016年收入下滑超过50%。
从增速来看,华泰证券2016年资管收入增速最快,高达542.75%。其次是太平洋证券增长354.24%,国海证券增176.56%,长江证券增176.56%,方正证券同比增长71%。
其中,华泰证券主要由于2015年统计的基数低,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为1.38亿元,其中集合资管业务抵消前收入9.65亿元,但当年“结构化主体”合并抵消影响数为-10.85亿元,导致当期集合资管业务抵消后收入为-1.21亿元,2015年资管收入合并才1.38亿元。合并的“结构化主体”指,券商作为管理人或投资者的资产管理计划。
而方正证券资管业务收入增长了71%,主要是合并民族资管收入所致。民族证券的主动管理类产品全部转移到方正证券,通道类业务部分转移到方正证券,剩余定向产品 16 只,规模 275.24 亿元,专项产品 4 只,规模17.71 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占资管业务绝对比重的通道业务,目前正面临银行委外赎回的挑战。不过,记者从广发证券资管、兴证资管等多家券商资管部门或者子公司获悉,银行委外赎回确实存在,但目前通道业务运行较为正常。
另外,2016年资管业务数据体现了两大特点:集合资管规模逐渐增长,主动管理比重加大;资管业务收入占券商营业收入的贡献比例逐步提高。
(以上信息摘自《大众证券报》《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