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网
呼兰河畔的 兰西脱贫记
2017-05-10     □记者 张彬 兰西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5月的呼兰河静谧而悠长,拉哈山蜿蜒起伏,已显葱绿。在这里,凌晨四点多天就蒙蒙亮了。呼兰河西岸的农民早早起来,做饭、收拾农具、下地干活,这是一年中的农忙时节。因位于呼兰河西岸,黑龙江省兰西县因此得名。虽是寒地黑土之都,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由于玉米价格持续低迷,农民丰产不丰收,脱贫任务艰巨。在静悄悄的呼兰河畔,一场脱贫攻坚战已经打响。

兰西县目前有国标贫困户13924户,国标贫困人口33892人;省标贫困户4072户,省标贫困人口9932人。兰西县在进行产业扶贫过程中,把亚麻、民猪、蔬菜、文化旅游、“互联网+”五大产业确定为兰西脱贫主导产业,将产业升级与贫困户形成链接。

兰西被称为“中国亚麻之乡”,目前全县有亚麻企业300多家,亚麻制品国内市场占有率87%以上。今年兰西县种植汉麻2万亩,通过贫困户土地入股分红的形式,带动50户贫困户脱贫。据记者了解,旭辉麻业、朝阳公司等30家麻企吸纳532名贫困人口进厂务工,年人均工资2万元;贫困户参与亚麻制品编织、粘贴画等达到1560人,年人均收入1.2万元。

中国网库集团是继阿里巴巴和慧聪网之后国内第三大内贸B2B电子商务服务公司和国内最大的单品电子商务聚集平台。“目前,我们正在和中国网库集团合作。网库集团将在兰西建立中国亚麻产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全国的亚麻制品及农产品交易都在兰西进行,通过平台把兰西亚麻品牌和农产品品牌进行整合重组,包装做大。”兰西县副县长邹小宁表示,这个项目做成,意味着兰西的脱贫攻坚不仅仅是脱贫的事,而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兰西的问题。

兰西还是“中国东北民猪之乡”。兰西县畜牧局副局长张永军告诉记者,结合养殖门槛低,增收见效快产业特点,我们加强“五位一体”复合型经营主体建设,企业、合作社实行“六统一保、建营分离、按期返利”,以牲畜寄养和入股分红,带动贫困户参与养殖脱贫。去年,奋斗乡采取“省电视台+合作社+贫困户+私人订制”四位一体模式,销售81头,带动38户贫困户,户均增收6288元。

去年5月,合作社养殖的100头民猪,以每斤25元的价格被全部认购,每头猪预交2000元定金,结算时补齐差价。仅此一项可拉动贫困户户均增收4500元。“未来三年,我们要发展200头以上养殖大户3128户,养殖专业合作社242个,带动960户贫困户增收致富。”张永军表示。

蔬菜产业是兰西县打造哈北田园卫星城主推的一个脱贫带动产业。“我们沿哈黑路、安兰路重点打造百里蔬菜产业带,蔬菜种植面积30万亩。”兰西县蔬菜办主任杨柳表示,金塔集团、立信、中舜公司等加工企业入驻兰西,形成了基地对贫困户的强劲拉动。

文化旅游产业是兰西的日不落产业。目前,建成了南山景区、东林寺景区、民俗景区框架。通过与省文投集团合作,激活民间资本,发展餐饮、住宿、采摘园、垂钓、旅游纪念品经营,贫困户直接参与到产业经营。

“互联网+产业”是兰西后来居上的希望产业。去年以来,兰西县与阿里巴巴、京东集团、小笨鸟、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开展战略合作,打造线上线下产业、企业、渠道、终端闭合发展模式,发展杂粮、杂豆种植基地四万亩,上马黑土小镇、黑土皇粮、黑土优先等杂粮加工企业五个,直接带动216户贫困户直接参与增收。以种得好推进卖得好,以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让贫困户在营销环节获取最大经济收益。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无标题文档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