偿债高峰遭发行遇冷信用债调整短期难现逆转
2017-05-12     □记者 杨溢仁 上海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监管政策进一步收紧、银行委外收缩和去杠杆持续推进的背景下,近期债券市场的资金价格高企,供需关系明显紧张。

近两个月以来,债券推迟或取消发行的浪潮卷土重来。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3月至4月,推迟或取消发行的信用债规模高达2067亿元(合计240只),数量之多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在一级发行难度日渐提升的当下,信用债的到期规模同样不容小觑。

券商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5月5日的数据测算,债券市场将有接近3.5万亿元的信用债(短融、中票、公司债、企业债、定向工具)于此后8个月陆续到期,平均每月的到期规模超过4300亿元。从月度统计来看,偿债峰值会出现在8月,彼时市场将面临5750亿元的偿还压力。

“现阶段,信用债一级发行规模的大幅收缩必然会对市场产生极大的负向冲击。”一位商行交易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根据个人的粗略估算,今年前4个月信用债的发行规模仅有1.5亿元,不足去年同期3.3亿元的一半。未来,持续恶化的供需关系,大概率将进一步推高信用债的发行利率。”

“相较去年,今年主要信用债产品的发行利率均值明显上移。比如,今年4月份企业短融的发行成本就较去年12月上行了接近60BP,3-7年期中票的发行成本较去年12月上行逾90BP。”海通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债券分析师姜超表示,“对民营企业来讲,目前获得银行更多的贷款存在困难,因此其不得不继续发债以滚动债务,并承担利率上行的成本。”

来自天风证券研究所的数据亦显示,今年以来,信用债发行利率在7.5%及以上的债券数量已达22只,除“17贵州物流园项目债”和“17兰花CP002”为国企发行之外,其余20只高息债的发行主体均为民企。从时间段来看,高息债在4月份明显增多,共有12只,已超过其他月份发行数量的总和。

无疑,未来投资者需对银行委外大规模赎回、融资成本抬升、供需关系恶化带来的信用风险予以高度警惕。

在货币政策保持中性稳健、严监管挤泡沫延续、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债券到期量加大、民企再融资难度不断抬升等利空因素进一步发酵的大环境下,信用风险的曝光将无可避免,届时信用资质较差的民营企业或首当其冲,成为风险“重灾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