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网
纯净如你,巴松措
2017-06-09     □张利民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初识位于西藏林芝地区的巴松措是在一个雪后的清晨。我们驱车从318国道拐入通往巴松措的公路,同路的洛桑说由于雪后路不太好走,到整个巴松措景区的核心位置巴松措湖还要半个小时。我正按照洛桑之前的介绍描述,想象着巴松措的各种样子时,窗外白色世界中一条碧绿的大“丝带”映入眼帘,宝石般的湖水、银装素裹的雪山和映照在阳光下藏民的房子,我被这突然来袭的画面惊讶地竟一时语塞。洛桑告诉我这是37平方公里的巴松措湖的湖尾。

到了巴松措的核心——“湖心岛”时,路上的积雪已开始融化,我们同行几个人下车来到湖边,一直看着眼前的湖水和远处的雪山,竟没人说话。不知是空气稀薄的原因还是内心太过激动,我不由自主的深吸了几口气,我旁边的“胖子”也喘着粗气,半天嘴里挤出一句话:“真美啊!”

巴松措湖又称措高湖,藏语意为“三岩三湖”“绿色的水”。确实如它的名字般,措高湖是绿色的,是那种淡淡的、没有杂质的绿色。在这里人们也称之为“三色湖”,湖水的颜色会随早晚时间以及阴晴光照的变化而在浅绿、深绿和墨绿之间来回转变。

由于时间比较仓促,再加上雪后道路难行,我们无法深入到景区内部,只好就近选择了一个景点——湖中的扎西岛看一下。扎西岛就如碧玉上的那一抹翠色,是措高湖的点睛之笔, 它出名的重要原因源自岛上的一座始建于唐朝时期的错宗工巴寺,这座寺庙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我们穿过浮桥,登上湖心小岛。由于上岛的阶梯结冰难行,相互搀扶着竟也很费劲才来到岛上的错宗工巴寺。错宗寺为土木结构,上下两层。庄严的佛像,磨得发亮的转经筒,高大的经幡柱、飘扬的五彩经幡以及寺庙旁边的千年古树,在这里你能感受到这座千年古刹的独特气息。

纯净,自然——是我对巴松措的第一印象。

再次来到巴松措已是来年入夏之时。不一样的颜色,同样的感受,巴松措依然静谧、纯洁。这次我们根据行程安排,决定深入景区内部,多去几个地方。错高村是我们第一个要到的地方。这个首批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村落,被誉为中国最美古村落之一。沿着狭窄、崎岖的环湖山路,就如同寻找心中的桃花源,我们带着期待,穿行于湖边的原始森林之中。陡壁下高大树木的树梢,挂满了如丝般的松萝,嫩绿的松萝和树叶原本的颜色混搭在一起,色彩层次分明,很是别致。

快到错高村时,我们下车步行。站在半山腰能看到村子的全貌,灰白相间的木石建筑错落有致,村边湿地草滩上散落的几头牦牛,村头穿着工部服饰的藏族“阿佳”(藏语姐姐的意思)……满眼都是美景。

走进错高村,更能感受到这个两百多人的小村子是多么的古朴、自然、纯粹,就连脚下的牛粪和藏香猪拱翻的土地也会让你觉得是理所当然的存在。“这里的民居沿用传统建造方式,因地制宜利用木、石构建,石砌的院墙上堆放着薪柴,宽敞的院落既可堆放草料又能圈养牲口。曲折的小巷在院墙之间婉转逶迤,通向散落全村的玛尼拉康、玛尼石堆和经幡柱,串起村民们祈福、转经、祭拜的脚印……错高村就这样安然镶嵌在雪山绿水之间,续写着古老的历史。”来错高村之前就我就被这段文字描述深深吸引。而当你看到几百年前的房屋、弯曲的小路、村里堆着的刻着藏语“六字真言”的石头和村民脸上最淳朴真诚的笑容时,你会感觉一切的文字描述都会略显苍白。

新措是我们要去的第二站,这里是巴松措自然景观最美的地方之一,有着最美的原始森林和徒步线路,用一步一景来说都不为过。雪山上融化的雪水沿着通往新措的小路川流不息,绕在山腰的云雾不时散开,给远处的雪山留出展示的空间,时而从云间露出脸的阳光照向山脚下的草场和牧民的小木屋。

一切都是少见的美景。但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我们一路上遇到的当地人,他们看到我们时多会驻足、面带笑容向我们招手。他们脸上的真诚和眼中的纯净恰如这巴松措的湖水、雪山和天空。

短暂的行程,我们只看到了方圆几百平方公里大巴松措景区的冰山一角。同行的几个人都说,这里是一个值得让人再次来过的地方,真怕这里以后来的游客多了就找不到那份淳朴和自然了。所幸,离别时得知当地政府已经对景区进行了全面规划,提出了“集美自然、绿色发展”的理念,将在对当地人文、自然最小消耗的情况下对景区进行开发。

去西藏旅行是人生的一场修行,而去巴松措给我的感受则是一场净心之旅。那雪山,那湖水,那森林,那天空,还有那真挚的笑容,一切都纯净如你,巴松措。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无标题文档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