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烧中 铺就最后一公里路
2017-07-11     □记者 梁倩 通辽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如果说天气预报在34摄氏度,太阳较好,北京体感可能在36摄氏度,但当坐标换到内蒙古通辽时,由于紫外线严重,体感温度则将达到40摄氏度以上。对于需要站在太阳下,脚踩170摄氏度的沥青的人,体感温度更是可想而知。但有这样一群人,为了更多人的出行方便,为了老乡的最后一公里路,不畏高温灼烧,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今年是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与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签订300亿战略合作协议的第四年,也是中冶交通在内蒙古的第三年。

内蒙古地区交通路网结构不发达,严重制约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全区公路总里程排在全国第12位,路网密度排在第28位,公路整体等级水平较低。其中,三、四级及等外公路占到公路总里程的85.4%,优质公路资源极为不足。

就在这个最后一公里路稀缺的地区,中冶交通接到了任务。其中,通辽至鲁北高速公路项目(以下简称“通鲁项目”),东接双辽至通辽高速公路,南接好力堡至通辽高速公路,西接已建成的赤峰至通辽高速公路,北接内蒙古自治区省际通道,全长160公里。如果从草原来说,通鲁项目南起通辽市科尔沁区,经科尔沁中旗、扎鲁特旗,止于原G304国道鲁北南收费站。这也意味着,这个地区农田里的玉米、养殖的牛羊、大棚里的蔬菜瓜果从农牧民家门口出发,当天就能运输到通辽、沈阳等周边发达城市。

国道111线哈根庙至白音胡硕段一级公路二期工程(简称:国道G111项目),起点位于通辽市与兴安盟交界处的哈根庙,终点位于科尔沁右翼中旗白音胡硕镇,全长106.5公里。其中沿线途径好腰苏木镇、巴彦淖尔镇、高力板镇及白音胡硕镇,连接多个贫困村。

通鲁项目三分部经理梁峰是中冶在内蒙古的一员。只要工程开工,梁峰就没有了节假日的概念。2016年“大干100天”劳动竞赛期间,路面摊铺作业两班倒24小时连续施工。恰逢梁峰爱人临产,他无暇分身,带领分部同志们日夜加班,直到孩子出生才回家一趟。梁峰说,本想一定陪在身边,但事与愿违,我赶到家时,她们去了医院,我到了医院,娘俩已经出了产房。

当别人称他为劳模时,梁峰却笑说,筑路人的生活差不多都如此,这并不是最辛苦的。“最辛苦的是一线工人,由于通辽一年中可建设期极短,酷暑下,为了赶工期也不得不能干一公里就干一公里。”

通辽地区冬季酷寒且漫长,冬季室外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20多度,供暖季从当年10月要持续到来年4月。这意味着,在通辽修路,每年施工有效期不足6个月。同时,冬季严寒可能造成的混凝土冻胀极容易导致路面变形,大大降低公路使用寿命。为确保通鲁项目2017年交工通车,建设者们不仅需要在每年6个月的工期内日夜兼程,还要做好技术革新确保建设质量。

筑路者虽然感受着灼烧,但依然无法放弃。事实上,在常人打着伞,站在施工区周围五分钟都无法忍受的情况下,工人们却需要站立在其上侧。梁峰介绍,“现在这个区域正在做路面沥青混凝土上层的摊铺,沥青混凝土搅拌出仓温度控制在170-190摄氏度,摊铺前(落地)温度不低于165摄氏度。”

“虽然是轧路机碾压,还需要工人随着轧路机的动线给轧路机轮上水,技术人员在摊铺机后测摊铺温度,这时他们的体感温度是无法测量的,工人们一个月换几双鞋都是正常的。”梁峰说。

正是筑路人兢兢业业的奉献,2017年下半年,国道G111项目、通鲁项目将先后通车。铺好最后一公里路将为通辽的未来发展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