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网
Review
书评
2017-07-14 来源:经济参考报

企业生机之源

□江泽涵

《灵魂经营》是古森重隆对富士胶片核心业务衰落后,二次创业神话的一次梳理。

2000年,胶卷史上一个重要转折:世界需求达到顶峰,数码大潮势不可挡。富士胶片该何去何从?

做企业不能苟延残喘,而要打造一流;决策的标准不是暂时领先,而要不断取胜。古森重隆当机立断实施改革,整编全球工厂和整合专业洗印公司,收购增值效应良好的公司打造新业务,推出多元化经营模式。他视技术积累为发展之“种子”,年投两千亿日元研发经费,确保企业保持不断开发新产品和创造新价值的能力。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柯达以超出十几倍的产值盖过富士胶片,2012年在数码逼迫中破产退出。富士胶片励精图治,屹立不倒,但发展之路依旧坎坷,在遭遇全球金融风暴,日元汇率坚挺后,形势一度恶化,所幸每次均有霹雳之策,包括先后两次裁员事件,使之走上康庄大道。

一切都是非胜即败的战斗,所以绝不能输。但如果缺乏仁慈和正义,胜利则没有意义。古森重隆对仁慈作了新的释义,不仅是文雅,还要具备坚强的意志,敢于承担责任。所以不单要赢,还要赢得正当和聪明,斗智不斗力。古森重隆不以利润为首要原则,坚持做企业品牌。彼时,胶卷产业利润低微,若不停止生产,势必成为包袱,但是他认为,照片是人类社会借以缅怀过去时光的重要文化,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并主张富士胶片将永远守护影像文化的使命。

管理层的作用在改革关头尤为重要。作为企业的领军人才,应当具备爆发力智慧,正视现实危机,鼓起勇气,根据有限信息,把握现状,分析动向,准确预测未来,构思计划,激发活力并提高速度。书的第四章专述企业一把手的淬炼。古森重隆强调教育孩子竞争的重要性,避免竞争,只求结果平等,人生也将变得平淡无奇。以竞争为前提,保持体力充沛,也是经营者的职责。

一把手上阵是真刀血拼,而员工则是竹刀演练。决策者的理念只有传达到基层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业绩卓越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又是怎么工作的?古森重隆一针见血,人与人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面对工作的热情不同,对待企业的态度不同。每一位员工都应带着主人翁精神去工作。任何人都要不断学习,否则就算当了领导,一样难逃遭淘汰的厄运,但企业并不是培养零基线员工的学校,两者的进步应该是螺旋式上升的正循环。

企业的发展命脉在于是否沉淀出健康、向上的职场文化。读罢古森重隆的书,想起《人民日报》刊过一篇散文《师者》,说做人该葆有的四种情怀:人文情怀,让人的心灵质朴与纯粹;专业情怀,让人严谨;商人情怀,让人务实;哲人情怀,让人深刻。

两者的理念和精髓一脉相承;可见世理是不分国界的。

乡土中国的突围与发展

□伊尧

今天中国乡村的发展极不平衡。珠三角、长三角及各大城市的城郊乡村城镇化率高,村民早就“洗脚上楼”进入了小康社会。而广大西部和部分老少边远乡村的五千多万贫困人口还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他们囿于当地自然资源、交通条件和自身能力的限制,只能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求生存。更关键的是,中国固有的乡绅阶层已经消亡,维持乡村秩序的是村社干部,他们不属于公务员序列,但却承担着维持乡村运转的艰巨重任。

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错综复杂,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而治村得法则可纲举目张。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贺雪峰认为,当前中国村治模式面临挑战,必须因地制宜实行多样化治理,切不可一刀切。譬如贫苦地区的村干部,由于补贴少不足以维持体面生存,很多能人都不愿意当。而在经济发达地区,村干部身份含金量极高,部分地区出现贿选,百万已经是乡村政治的门槛,可见各阶层利益的博弈相当激烈。

在最近出版的《治村》一书中, 贺雪峰通过大量实地调研,探讨了当下中国诸多重大而迫切的乡村治理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方案。当前中国乡村,乡村政治规范、基本社会秩序、土地利益分配、村社集体功能、乡村共同体塑造、财政资源使用、自给自足经济与互联网下乡等方面都在遭受挑战。在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出现空心化和萧条化的同时,也发生着剧烈的经济分化。乡村治理中滋生出贿选、富人治村、刁民化和社会排斥等问题。

作者认为,中国制度的一大优势在于其调整与适应能力。改革在中国具有政治正确性,作为一个后发外生型现代国家,最近数年中国一直处在快速转型中,这也决定了中国基层治理制度不可能一成不变。任何试图一劳永逸地建立一个完善稳定的基层治理制度的企图都是注定要失败的。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中心任务以及不同的主要目标工作人群,决定了不同的基层治理体制与治理机制。相对来说,基层治理体制属于比较结构性的因素,不可能随时变动,因此在治理机制方面就会有适应性的调整或创新。适应基层治理需要,在治理体制与机制上的调整或创新,就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过程。

本书包括《村治的动力》等六部分,作者强调在乡村政治、资源下乡、土地权利、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要根据中国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展开多元探索。探索的核心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让农民做自己命运的主人。《治村》涉及治理乡村的诸多问题,依据大量一手资料,集作者近年研究之大成,是理解乡土中国抉择、突围与发展的指南。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无标题文档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