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沿岸部分地区尝试端起“生态饭”
2017-07-18     □记者 唐荣桂 何伟 南宁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桂林山水甲天下”,绿水青山是广西桂林特有的资源。保护漓江与发展经济,桂林长期陷于“两难”境地。近年来,当地努力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让群众从保护漓江中真正得到实惠。

“征地修绿道时很多村民想不通,认为不值得。”桂林市灵川县大圩镇党村支部书记朱芳连说,旅游绿道建好后交给村委会管理,众多游客前来骑行,村里的自行车租赁、生态果蔬采摘休闲游、农家乐等被带动起来。

党村处在漓江东岸百里生态示范带旅游绿道的起点。从2015年开始,桂林沿漓江东岸三个县区53公里一线,以文化古镇大圩、草坪、兴坪为中心,打造集现代农业、漓江保护、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生态示范带。

借助良好的生态优势,漓江沿岸部分村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大圩镇目前种植了11.3万亩无公害蔬菜、1万亩优质葡萄和5000亩草莓,产值达3.5亿元,全镇人均可增收6500元,群众实现“从绿掘金”。

阳朔县兴坪镇水洛村也尝到了绿色经济的甜头。这是漓江东岸山区的一个贫困村,村民长期以来靠种植玉米等谋生。这几年借助贴息贷款等扶贫政策,村里大力发展金桔等特色水果种植,成功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一位基层干部表示,通过生态示范带的建设,桂林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经济的优势,绿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老百姓从保护漓江中切实得了实惠。

“以前的厨房黑乎乎的,厕所是臭气熏天的旱厕。”大圩镇秦岸村滩子坪屯78岁的贫困户吴林嫂做梦都没想到能用上卫生厨房和厕所。

记者在吴林嫂家中看到,厨房的墙面被粉刷一新,贴着白色瓷砖的灶台、案板布局合理,洗手池上接了自来水,卫生厕所干净整洁,污水都流入化粪池,再经过管网进入村里的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防止污水直排污染漓江。

走进滩子坪屯,仿佛进入了公园,干净的水泥和沥青路面,黄砖青瓦的老房子和灰色立面的楼房错落有致,村民用泥砖、青瓦在房前屋后筑起一个个小院,院子里金黄的油菜花随风摇曳,每家每户都变成了别致的小花园。

灵川县委书记赵奇玲说:“从去年开始,灵川县对漓江沿岸村庄厨房、厕所、道路等进行改造,在尽可能保留原貌的基础上改善人居环境,不搞大拆大建,避免‘千村一面’。”

同在漓江边的雁山区草坪回族乡筹资2亿元,对乡镇风貌进行改造,青瓦、白墙、坡屋顶、马头墙,传统的桂北民居令游客乡愁顿生。“我们主打休闲体验游,让游客留得住。”草坪回族乡乡长张虹说。

当地群众也从人居环境的改善中获益。在草坪乡经营农家乐的赵继锋说,基础设施改善后,世界各地的“骑行族”“背包客”纷至沓来,“以前80元每间的房间,现在涨到250元,收入大大增加了。”

目前,桂林已对漓江沿线1000多户民居实施桂北特色民居改造,既保留原有风貌,又提升环保功能,杜绝生活污水直排漓江。村屯增加绿化面积2.5万平方米,白墙青瓦、木窗翘檐、菜园竹篱的“桂北人家”处处可见。

桂林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加快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上 ,桂林在政策落地、项目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了一些经验。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共接待游客530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20%;旅游总消费达637亿元,同比增长23%。

桂林在保护漓江生态上持续发力,对漓江城市段、小东江等7条支流流域内的排水沟进行截污整治,力争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97%;全面整治非法捕捞行为,清理住家船、洲岛鱼餐馆、网箱养鱼等污染源;全面实施漓江精华游游船星级改造,困扰多年的船尾厨房烹饪油烟和噪声污染问题得到解决,漓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值得注意的是,为保护漓江生态环境,漓江景区第一重山范围内禁止放牧、捕鱼、种果、伐木,这对相关区域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漓江沿岸一些贫困村发展相对滞后,增收渠道有限,脱贫压力巨大。未来亟待扩大桂林市享受中央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范围,将主要承担保护漓江重任的桂林市本级纳入其中,同时找到保护漓江与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最佳结合点。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