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128万人次,收入36亿元。2017年前5月,东胜区旅游业交出一份华丽数据。
依托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舒爽的自然气候和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东胜突出“避暑休闲”特色,将城市发展从“上规模”转向“上档次”。
今年初,东胜区被确定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区,金秋9月,东胜将作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食宿接待点,向外界展示其服务业的“国家标准”。
古老盐道起新灶
东胜北邻包头、呼和浩特市,东靠晋冀,南连陕甘,西接宁夏,是内蒙古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作为曾经的行政中心,外地人到访鄂尔多斯,总是先落脚东胜。
350天优良空气、21摄氏度夏天、大气开阔的城市建设……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建设,东胜城市框架逐步拉大、功能配套日趋完善,形象品位大幅提升。在转型发展的大趋势下,旅游业正不断撬动东胜现代服务业的潜能。
炎炎夏日,清爽宜人的灶火壕村,成为东胜区及周边市民避暑的好去处。
灶火壕村位于东胜区南部,村内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是鄂尔多斯市城市整体规划中东胜拓展组团范围。
据史料记载,灶火壕不仅是清末时期西口路上盐道的临时驻地,更是一条由山西、陕西路经东胜通往包头以及蒙古国等地的商道驿站。“用我的牛马骆驼羊来换你的油盐酱醋茶”,这条路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紧密地连接起来,是一条蒙汉民族的团结之路、和谐之路。
不过,过去坐拥得天独厚地理条件的灶火壕村却一直不温不火,原因就是村里基础设施欠账多,产业发展滞后。
为突破发展瓶颈,灶火壕村近年来一直在大力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游农家景、购农家物、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乡村旅游产业。着力打造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四型”农家乐。通过合理有效开发,拉近城乡距离、带动乡村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村民就业与收入;通过旅游业的集聚效应,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力求打造成“留住村民乡情、留住乡村风貌、留住田园风光”的“鄂尔多斯第一旅游村”。
村民们更是积极抓住创业商机,纷纷建起高标准农家乐,家里家外的环境变好了,收入提高了,村民的心情舒畅了,脸上的笑容也更多了。
在灶火壕村,踏着青石板路走进融观光、休闲、美食、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区“西口风民俗文化园”,这里主要以“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走西口”为文化主线和核心内涵,展现了走西口艰苦创业的过程。
村委会主任王学峰介绍,建成投入使用的“西口风民俗文化园”可解决周边村民30多人的就业问题,后续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可带动100多名村民就业,实现人均年纯收入约3万元。
歌舞之乡的世界梦想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40万游客走进东胜。随着旅游旺季到来,东胜力争全年游客数量达到4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0亿元。
7月29日至8月4日在东胜举行的草原国际舞蹈嘉年华,带动东胜旅游消费过亿元。
超过15场独立品牌舞蹈比赛和展演,20场舞蹈行业峰会、论坛、明星表演,100余场国内外顶级大师课及草原舞蹈街主题活动,吸引180多位世界舞蹈大师、4万多名舞蹈爱好者起舞东胜。
将草原国际舞蹈嘉年华打造成鄂尔多斯新的文化名片,东胜的“野心”表露无遗。
旅游业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加持。
随着电视剧《北方大地》在央视黄金时间热播,其拍摄地——位于东胜区罕台镇的北方影视城,也开始营业。
北方影视城目前已参与《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北平无战事》、《厨子戏子痞子》、《牧马人》等著名影视剧的拍摄。凭借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室内影视拍摄基地和多样的旅游资源,北方影视城正在努力打造成为集影视拍摄、影视旅游、影视制作、餐饮住宿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影视旅游基地。
目前,东胜有星级饭店14家,社会酒店449家,酒店餐饮企业584家,各类娱乐场所近50处,特色旅游购物点10余家,3A级城市旅游集散中心1家,旅游信息咨询中心5处。在多层次住宿接待体系构建下,同时推动铁牛国航、假日酒店、雍贵中心等高档酒店评定星级,推进博源、豪生等知名连锁酒店落地运营。
野生植物园续建、中视文化产业基地、酒文化园、东胜旅游服务中心、鄂尔多斯羊绒世界、奥古斯都、孟克烛拉等重点项目的实施,正在成为强有力的杠杆, 撬动东胜的转型发展。
老牌产业的全新逆袭
顺应市场需求,商转旅成功转型。
2013年,东胜万家惠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开张迎客。这个33万平方米的超大型商业项目,一度被认为是内蒙古西部最大的室内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两年后,万家惠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受电商冲击等因素影响,走到终点。
生死存亡迫使决策者们作出决定:转型,把菜市场改成游乐场。
2016年9月,万家惠欢乐世界开张,工作日日均接待游客1000余人,周末接待游客达3000余人。今年“五一”,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陕西榆林等地4.5万名游客赶往万家惠,带来旅游收入540万元。
旧瓶酿新酒,“东胜式创新”全面开花。
依托宜居的环境,东胜养老产业也正在成为当地朝阳产业。近年来,东胜大力推广集游乐、度假、健康和康复为一体的“四园一体”“旅居候鸟”式健康养老模式。
“这里环境很好,而且我们24小时有人照应,在这儿生活确实没有后顾之忧。”居住在鑫海颐和院的高老先生乐呵呵地说。
东胜的养老机构不仅服务本地居民,还吸引了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榆林等周边地区的客源。2016年,接待来自北京、重庆、西安等地的旅居度假老年人2万人次。东胜区健康养老产业园区还与北京、山东、海南、西安等地的养老机构签订长期“旅居候鸟”式养老合作协议。
鄂尔多斯市委常委、东胜区委书记于新芳表示,东胜区健康养老工作正在从单一的民生保障职能向民生与产业良性互动转变,健康养老产业正在成为东胜区惠民生、调结构、促转型、去库存的重要手段。
一批老牌产业,在东胜人“脑洞大开”的创新运作下,纷纷转向朝阳产业,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