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布局“第四次零售革命”
2017-08-25     □记者 侯云龙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刘强东又火了!不是因为京东亮眼的财报数据,也不是分拆后京东金融的美好前景,而是一段关于“共产主义”的谈话。对于这段谈话引起的争议,京东集团CEO刘强东说是外界误解了他,他的原意是想表示人工智能时代,技术的进步对人们生活的改变。事实上,在刘强东此前的这段谈话中,更多透露的是目前京东在技术领域的积极应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零售革命”的快速布局。

业绩表现不俗

8月14日,京东发布了2017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京东二季度营收932亿元,同比增长43.6%,去年同期同比增长41.3%,也高于一季度增长的39.8%。其净利润-3.8亿元,去年同期为-1.3亿元。尽管当季亏损(主要原因来自股权激励、投资带来的无形资产摊销),但京东的部分核心数据却显示,其业务发展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一些核心数据甚至超过了老对手阿里——这是作为京东掌门人的刘强东愿意看到的。

财报数据显示,京东2017年第二季度电子与家电产品的交易总额1152亿元,较2016年第二季度增长39%;日用商品及其他品类商品的交易总额为1196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55%,与2016年第二季度的48%相比,占总交易额比例上升至51%;过去12个月的活跃用户数为2.583亿,较去年同期的1.881亿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37%;第二季度完成订单量为5.912亿元,与上年同期的4.189亿元相比增长41%。通过移动端渠道完成订单量约占总完成订单量的80%,同比增长42%;截至6月30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持续经营业务自由现金流为289亿元,同比增长214%。

此外,二季度京东交易总额为2348亿元,但市场财务人士指出,如果使用行业内其他同类公司近似统计方式,京东2017年第二季度交易总额为33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达到了46%。尽管第二季度交易总额的量级仍和阿里存在差距,但增速却令人满意。

京东用户的ARPU值(平均每户收入)则异常亮眼。二季度京东收入为932亿元,除以2.583亿活跃用户,平均每位用户为京东贡献了361元;本季度阿里巴巴收入高达501.84亿元,除以4.66亿活跃用户,平均每位用户仅为阿里贡献了108元。这意味着京东对用户的黏性更强,对用户更具吸引力。

事实上,京东目前良好的发展势头,都和刘强东此前的坚持密不可分。例如,刘强东坚持京东自建物流,不但得到了广泛的外界认可,还为京东的快速增长的业绩奠定了基础。在物流方面,京东目前实现了各大城市的次日达甚至是当日达的服务,并且无人机、车的送货服务也在稳步地落实。数据显示:作为全球唯一一个拥有六大物流网络的物流体系,京东物流共运营335个大型仓库,占地面积达710万平方米。京东黑科技造就的智慧物流供应链同样成了不可忽视的力量。今年年初,刘强东又表示,京东将向技术化全面转型,并将物流供应链、技术、大数据支撑等全面开放,赋能行业与社会。

布局“第四次零售革命”

在向技术全面化转型的背后,是刘强东布局“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大战略。

在阿里提出“新零售”概念后,刘强东也适时地提出了自己的“第四次零售革命”。今年7月刘强东公开发表署名文章《第四次零售革命》,他在文中表示,下一个10年到20年,零售业将迎来“第四次零售革命”。

刘强东认为,零售的本质不变,仍然是成本、效率、体验。当下的很多讨论还停留在互联网时代。过去20年的互联网只是整个零售数字化进程的一个“序幕”。互联网改变了交易端,但对供应端的影响还很小。数字化进程的下一幕——物联网和智能化——对行业的改变会更加深刻、彻底。“在我们即将跨入的智能时代,实现成本、效率、体验的方式将变得完全不同。这也是未来零售业创新和价值实现的机会所在。”刘强东说。

他还认为,消费的变化对零售业态的影响显而易见:城市化促进了消费者的聚集和购买力的集中,催生了百货商店的繁荣;在工作压力增加、生活节奏加快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低价与便捷提出更高要求,带来了连锁商店的兴起;随着消费者自我服务意识的觉醒,超级市场的开架销售模式受到欢迎。

在刘强东看来,技术赋能时代已经到来:“即将到来的智能商业时代赋予我们全新的能力去改造零售业和零售基础设施。必须要强调的是:我们所说的是超越于互联网时代的技术。互联网可以有效连接起分散的顾客、产品和消费场景,但很难实现协同。而智能商业的协同是建立在“3个I”的基础上:感知(Instrumented)、互联(Interconnected)、智能(Intelligent)。”

他解释,感知指的是智能技术对场景的感应能力变得越来越强,最终使场景能够数据化,把宝贵的数据资源留存下来;互联指的是打通不同场景的数据,最大限度地实现数据共享,从而创造更高的协同价值;智能指的是整个零售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会不断提升优化。

对于“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前景,刘强东表示,在即将到来的“第四次零售革命”中,智能技术会驱动整个零售系统的资金、商品和信息流动不断优化,在供应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需求端实现“比你懂你”、“随处随想”“所见即得”的体验升级。未来零售基础设施会变得极其可塑化、智能化、协同化。

外界认为刘强东提出“第四次零售革命”本质上还是和阿里竞争。事实上,围绕“第四次零售革命”,刘强东已经加快了布局。今年8月9日,京东公布了零售创新战略,计划以3C领域率先试水,年底前将在全国开设超过300家以3C为主的零售体验店,通过技术驱动融合线上线下的方式,重构零售业格局。数据显示,已开设的近百家门店大多已经处于盈利或盈亏平衡状态。

京东介绍,与传统零售注重经营货品或经营流量不同,京东之家和京东专卖店均以经营场景为核心,所有商品均来自京东自营。其中,京东之家主要布局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圈,主营手机、数码、电脑等3C产品,同时涵盖家电、图书等京东其他品类。京东专卖店则主要设在各级城市的次商圈,目前已经开店71家。

刘强东还在通过不断“结盟”的方式增强京东的实力。今年7月,京东与全球最大的连锁超市沃尔玛再度达成合作协议,实现线上平台与线下门店的深度融合。此外,京东也进一步丰富了产品品类,与包括施华洛世奇、卡西欧、猛犸象等多家国际品牌达成合作关系。京东全球购还携手国际一流潮牌Chiara Ferragni、Jay Ahr、McQ等品牌推出时尚计划。多数分析认为,刘强东的上述举动进一步加强了京东对用户的吸引力,为未来和阿里在“新零售”领域的持续竞争,做了重要的准备。

深耕金融业务

在外界看来,刘强东布局“第四次零售革命”其中一个大动作,就是让京东金融“自立门户”。目前,金融业务在零售领域的意义已不言自明,随着京东金融从京东正式分拆,刘强东不但会深耕金融业务,还将利用京东金融和京东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做大京东现有业务。

事实上,自去年初开始,京东金融就开始谋划从集团拆分和私有化。今年3月,拆分事宜尘埃落定。经过几年发展,京东金融的C端用户数过亿,B端用户数超过十万家,业务范畴上也覆盖了闪付、理财、白条、金条、农村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领域。最近一年多,京东金融通过战略投资快速扩大自己的版图,投资了美利金融、蓝领分期品牌买单侠、租房分期平台会分期、汽车金融平台花生好车、实物抵押平台淘当铺等。

业内分析认为,刘强东拆分京东金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想获得国内的金融牌照。由于京东集团有外资背景,对于京东金融来说,要想获得国内的金融牌照有不小的困难。拆分出去后,京东金融实现了纯内资身份,更易获得金融牌照。的确,这几年,京东金融的牌照短板也较为明显。目前,获得了支付、小贷、基金销售支付、保险经纪、保理等牌照,但含金量更高的牌照,如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却颗粒无收。

刘强东自然也知道,在中国金融强监管的背景下,牌照也正变得越发重要和稀缺。对于牌照,京东金融乃至刘强东都是渴求的,“未来,京东金融不仅会有金融产品和服务,也有计划进入证券、征信、银行、保险领域,并通过自主申请或投资入股的形式获取相应的牌照。”刘强东曾多次给出类似的表示。

尽管目前京东金融离获得“全牌照”还有一段路要走,但这却并没有影响刘强东的脚步——通过各类合作,刘强东正在让京东金融获得更强的市场能力——2017年上半年,京东金融已经与银联、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等数百家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或业务合作。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6月16日,京东金融与工商银行签署金融业务合作框架协议。除了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之外,京东金融的合作伙伴还包括城商行和农信社。7月20日,京东金融与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宣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者属于中国农信系统的“排头兵”企业。这也是京东金融与省级农信社的首次战略结盟。对此,外界普遍认为,这将有助于京东农村电商等业务的发展,将可以使京东将服务向更全国更多地区渗透。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