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俊芳在阿里巴巴内部的花名叫“灭绝师太”。她是阿里合伙人,在毕马威工作13年,有着丰富的审计和财务工作经验。如今,她以首席平台治理官身份,负责阿里巴巴集团打击假货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在接受《经济参考报》专访时,她向记者直言,假货问题不但损害了消费者和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严重威胁了阿里旗下平台的健康发展。“打假工作和我此前的工作背景相去甚远,但却意义重大。所以我必须努力做好这份有挑战的工作。”她还告诉记者,过去几年阿里不断加大打假力度,每年仅用于打假的资金投入就有10亿之巨。
近年来,在淘宝、天猫等平台快速发展的同时,假货问题也一直困扰着阿里巴巴。为此,2015年阿里巴巴专门组建了平台治理部,并把首席平台治理官的重任交由公司时任副CFO的郑俊芳承担——这对一个任何时间都有超过10亿件商品、年度活跃买家4.34亿的平台而言,绝对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
郑俊芳介绍,为了净化阿里旗下平台,维护消费者和权利人的权益,阿里过去几年投入了巨大精力。为此,公司内部还正式表态“打假投入无上限”。“除了人力的投入,每年花在打假上的钱有大概10亿。”郑俊芳认为,正是因为对打假高度重视以及巨大的投入,阿里目前已经建立了一套覆盖用户行为、商品、物流、交易、服务等全链路的主动防控体系,实现了使用各类模型算法拦截疑似侵权行为。
她介绍,在各类模型算法中,文本分析模型不仅能够对“关键词”作对比,还能对文字信息的语法、语义做分析;图像识别模型可以用于识别商品图片中出现的涉假信息,包括OCR文字识别、LOGO商标识别、“以图比图”等算法;行为识别模型能根据商家异常行为,包括发布行为、交易行为等快速锁定售假商家,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置。此外,阿里巴巴专门开发了全新的投诉处理模型,大幅提升投诉处理的自动化水平,快速处理明显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近期,阿里巴巴还正式启动了“知产快车道”计划。郑俊芳介绍,品牌权利人通过利用阿里巴巴知产保护平台(IPP)的免费账号,便可得到知识产权投诉的快速处置,同时享受统一投诉入口、多语言商标支持、在线咨询、电话外呼援助等极致体验。IPP平台在提供中英双语帮助文档的同时,还新增了法语、西班牙语等多语言商标支持。当品牌权利人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IPP平台上嵌入的对话框,运用万象实时在线沟通工具,向“阿里小二”寻求帮助。
她介绍,“知产快车道”自6月份面向所有IPP用户全面试运行以来,目前96%的知识产权投诉(恶意投诉除外)都能在24小时内得到处理,远远小于以往的3-4天,在被处理的投诉中83%商品链接被删除。此外,万象实时在线沟通工具的排队等待时间,也从500秒缩短到了仅仅只要100秒。
“尽管在打假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很多问题困扰着我们。”郑俊芳告诉《经济参考报》,在实际工作中,她发现打假并不是将假货下架查封那么简单,其中涉及法律和权利人沟通等众多“很不好搞定”的问题。她介绍,有一家知名日本专营母婴用品企业,它的商标和相关产品并没有在国内工商和知识产权部门注册。但在阿里平台上,却有一家使用了和这家日本企业相同名称的国内企业。这家国内企业尽管在国内进行了正规的登记和商标注册,但并没有提示消费者,自己并不是那家知名的日本企业。
“尽管在法律层面上,这家国内企业的做法并不违法。但它的行为却对消费者造成了误导。”郑俊芳说,面对这样的问题,从法律角度出发,阿里完全可以不针对这家国内企业采取任何行动。但从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出发,就要坚定地对这样的行为说“不”。郑俊芳坦言,在目前的情况下,尽管这样做可能会给阿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但她和团队却对此并不回避,而是对相关商家进行处理,并积极研究相关法律和政策,力图在可能的诉讼中,阐明上述情况对消费者和相关权利人的侵害。
郑俊芳说,通过这几年对相关业务的专业学习,她认识到打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特别是在法律层面,由于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各类新业态层出不穷,但相关法律的修订和制定却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这就给现阶段从法律层面认定“假货”和“侵权行为”带来了困难,也给一些商家的正常经营造成了阻碍。“但这些都不是我们不进行工作的借口。”她介绍,目前阿里和工商、知识产权等部门保持着积极的沟通,会将不少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映给相关部门。郑俊芳说,她希望用这种方式,推动我国相关法律的进一步完善,这样不但能给阿里的打假工作创造条件,也会让更多消费者和商家的权益得到保护。
郑俊芳还介绍,随着海淘兴起,越来越多的国内消费者开始利用阿里的各个平台,购买一些国外商品。但有不少国外商品并不在国内销售,消费者对这些商品的特性就无从知晓。这就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和相关的权利人进行沟通。我们希望权利人可以通过公开讲座等方式,让消费者了解什么才是真货,拥有分辨真假的能力。”但她也无奈地表示,不少权利人出于各自的考虑以及一些消费心理不成熟的消费者存在,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上述问题。
“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请专业的第三方来帮助消费者区别真假。”郑俊芳说,在打假的过程中,其实困难会一直存在,但只要努力,解决的办法也一定会有。她告诉记者,在今年2月以公开信的形式向社会呼吁“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打假”后,她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不管外部环境如何,也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她都会继续坚持打假工作,履行自己许下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