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增速放缓
理财产品收益率未来或仍将走高
2017-09-08     □记者 吴雨 潘清 刘慧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期,金融机构陆续发布了中期业绩,从中折射出不少理财投资新变化。

今年上半年,市场资金面相对趋紧,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也水涨船高,因此,这类理财产品成为百姓投资的热门领域。数据显示,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由去年10月的3.65%攀升至4.4%,6月银行理财预期收益率在5%以上的产品就多达1934款。

与此同时,上半年货币基金规模首次突破5万亿元,收益率整体上扬。数据显示,6月末,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平均为4.32%。

伴随理财资金的大量进入,部分银行和基金公司获得了可观的增长和收益。中报显示,上半年,光大银行零售理财资金增长753.96亿元,增幅20.76%;平安银行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为22.4亿元,同比增幅达到7.51%;凭借余额宝大幅增长的天弘基金,上半年收入达到40.13亿元,净利润近11亿元,创基金公司半年盈利纪录。

专家表示,上半年各类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明显上涨,得益于货币市场利率水平整体上升。数据显示,上半年金融市场价格中枢整体上扬,6月末Shibor一年期利率由年初的3.38%左右攀升至约4.42%。

不过,7月份以来,央行通过多种工具释放流动性,资金价格有所回落。

“近期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远不如6月份。那时候多家股份制银行的理财收益率大都超过5%,个别的甚至超过6%。”上海市民王以菡说。

融360分析师刘银平分析认为,虽然银行理财和基金产品收益率近期有所回调,但市场流动性仍整体偏紧,理财产品收益率未来仍有走高的可能,投资者可关注。

上半年,在银行理财收益不断攀升之际,产品规模增速却在放缓。究其原因,主要是监管部门加大了对金融乱象的治理,而每一次监管通常伴随着市场波动,影响老百姓的投资行为。

“前几年,银行理财规模的复合增长率在50%左右,但随着今年监管趋严,银行理财规模增速开始明显放缓,原来被视为‘香饽饽’的同业理财、通道业务等变得让人避之唯恐不及。”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说。

针对资金空转等问题,监管部门把理财作为治理银行业市场乱象的“牛鼻子”之一,今年3、4月份以来开展了专项治理,要求金融机构对标、整改。

据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肖远企介绍,开展综合治理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余额累计减少1.9万亿元,6月末理财产品余额28.4万亿元,同比增速降至个位数,较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35个百分点。

多家银行的中报也反映出这一趋势。6月末,中信银行理财规模较上年末微增不到1%,手续费收入同比仅增1%;招商银行受托理财收入达到62.39亿元,同比下降37%。

与此同时,证监会也频频出手严控理财产品背后的各种风险。3月底,公募基金流动性风险新规对外征求意见,对委外定制基金设立进行约束和规范。

多家基金公司中报显示,二季度,部分非货币公募基金规模和基金专户出现大面积缩水,金鹏华基金和富国基金分别减少206.77亿元和151.77亿元;一季度专户规模第一的华夏基金,月均规模减少562.48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严格的监管政策之下,银行的高风险、高收益投资行为将受到限制。长期来看,更多的理财资金将流向低收益、低风险领域。

在房地产调控、金融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投资理财领域也出现另一个新动向,一些资金开始流向个别监管模糊地带,比特币等“另类投资”开始兴起。

而就在9月4日,央行等七部门叫停了各类代币发行融资,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的首次代币发行(ICO)被明确为非法融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穿透式监管的视角下,ICO的高风险和违法金融行为的本质无处遁形,监管的果断“亮剑”,维护了广大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投资者应在正规金融机构的帮助下,梳理自己的投资目标、风险偏好、资金配置周期,建立符合自己特点的资产配置方案。”工行个人金融部总经理宋建华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