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
微观点
2017-09-13 来源:经济参考报

王小伟:

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演进的主要路径。目前制约新能源汽车真正走向成熟的核心原因,主要包括电池能量密度和电池成本两个方面。就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我国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政策、技术和市场的关系,既要有一定的政策扶持,又要能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和规律,完善技术,带动市场,才能在汽车产业变革的机遇中真正占领先机。

贾志勇:

对于政府来说,除了协调、勒令传统能源车生产制造企业整合资源实现技术升级,更要完善相关扶持和奖励政策,促进新能源车相关技术研发;还要保证让消费者在使用新能源车辆时,能够获得与传统能源车一样的消费体验。当获得消费者认可,新能源车才会拥有广阔前景。

林旻煜: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最终仍需以新技术为支撑,真正将技术开发、积累放在突出位置,以自身核心技术水平的提升,增强市场竞争力。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政府也须与有关方面一道配合做好充电桩布局设置、维修厂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培养等工作。

肖磊:

随着未来技术的进步和规模化普及,电动汽车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汽车行业的未来,必然是电动汽车占据主流,而燃油汽车将逐渐演变为个性化选择。这一变化趋势的形成过程,将会引发两个重大领域的彻底变革:一个是传统化石能源行业,另一个是电机组件银、铜、铝等金属行业。

沈建光:

今年人民币汇率能够扭转大幅贬值预期进而企稳来之不易。外因方面,美元走势是重要因素;也与同期国内经济复苏态势向好有关。在此背景下,反思近一两年汇率讨论的一些观点与争论,特别是纠正一些海外做空观点的误区,有助于为未来更好地认清把握汇率形势提供参考。展望未来,笔者认为,人民币大概率会保持稳定,但比上半年升值态势会有所收窄。

冉学东:

中国金融业的结构性问题,在目前的货币供给体制之下更加强化了。中小银行从大行高价融到资金,去市场上再加杠杆借出去,期限错配严重,一旦央行收紧融资,大行首先抽回资金,或者公开市场上待价而沽,抬高利率,可能会造成金融市场恐慌。人民币汇率一旦有升值预期,央行应该把降准作为常规化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而临时性的货币政策要适时退出,让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进入常规化的轨道上来。

姚洋:

直接融资不经过商业银行,因而不会放大货币规模。我国的直接融资规模还非常小,只占全部社会融资的30%左右,其他70%则是通过银行完成的。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情况则刚好相反,大约70%的融资是通过直接融资手段实现的。

扩大直接融资,不仅可以减缓货币增长的速度,而且有利于创新,让一些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获得融资。另外,直接融资还可以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让他们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然而,发展直接融资需要很长的时间,特别是需要强化制度和法治建设,我国在这方面仍然任重道远。

皮海洲:

要保证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要使上市公司面对监管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就需要加大对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这也是提升上市公司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砸饭碗”式的处罚,让上市公司高管为自己的违法违规行为付出代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证券法》的修改工作。

安宁:

期货市场国际化势在必行。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如何更好地发挥与中国经济地位、贸易规模相适应的定价影响力,已成为期货行业的首选课题。一个国际化的期货市场,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金融“软实力”,助力实体经济增长,而且也有助于我国通过期货市场参与全球资源、财富分配。另一方面,随着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他们对定价服务、规避风险的需求大大增加,而期货无疑是有效的工具。顺势而为,持续推进自身国际化发展,期货市场才能及时跟上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更好地服务企业外向发展,服务中国经济对外开放。

曾刚:

民营银行服务客户数量多、单笔贷款金额小,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未来增长空间还很大。预计未来一两年将进入加速期,成为不容忽视的力量。支持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的目的,就是让它们更好地发挥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作用,扭转现有金融体系结构性的缺失,这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赚快钱”不是长久之计,越是小银行,越是要扎根本地,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为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提供产品和服务创新。

乔新生:

共享经济不是所谓的创新经济,只不过是在互联网条件下兴盛起来的经济模式。共享经营平台企业必须接受政府的管理,必须合理使用自己所掌握的数据,如果打着共享经济的旗号,搜集消费者的数据信息,并且利用数据从事商业经营活动,那么,将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政府应当未雨绸缪,及时出台规则加以引导。必要的时候,国家立法机关应当对共享经济发展制定系统性的法律规范。

(本栏目稿件只反映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