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桥商务区的“速度经济”
2017-09-29 来源:经济参考报
生态公园意向图
朝阳下的虹桥火车站

平均每一分钟有1.5架次飞机在上海虹桥机场起飞,全天共计700架左右,在2小时以内,降落在中国及东亚一二线及主要省会城市。

从虹桥高铁站出发,45分钟到杭州,67分钟到南京,2小时21分钟到合肥……2小时几乎把长三角都市圈“一网打尽”。

地铁2号线、10号线以及建设中的17号线等等,将大量的人群输送到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

地处长三角地区交通网络的中心位置,虹桥商务区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带动长三角一体化、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和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等重要的使命。依托航空、高铁、轨道交通、长途汽车、公交等形成的强大交通出行网络,虹桥商务区正在打造以“速度经济”为架构的高端商务、贸易服务、信息服务等新兴业态发展。

肩负多项重要使命

作为虹桥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虹桥枢纽从2006年开始建设,不仅在于其换乘功能,更在于建成一个新的现代化服务集聚区。在这个地区建成新的商务中心,将有助于缓解中心城区压力,疏散城区人口,改善城市建设和居住条件,降低商务成本。

经过反复论证后,2009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依托交通枢纽打造虹桥商务区。虹桥商务区将承担“商务中心”和“交通枢纽”的功能。2010年5月,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了虹桥商务区作为“面向长三角、服务全国的高端商务中心”的功能定位。

按照规划,虹桥商务区将扩大长三角节点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建立长三角交通设施和运输服务一体化发展的平台,为长三角城市群提供一个世界级的综合交通平台、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服务平台、一个产业发展和生产管理的企业总部发展平台、一个连接国内国际市场的贸易发展和资讯服务管理平台,促进长三角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这在当年和全力筹办世博会、努力推动迪士尼项目落地等大事共同列入 “影响上海经济工作的六件大事之一”。

为了能够跨区域高起点规划、高效率建设、高品质开发,2009年上海市成立虹桥商务区管委会,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具体推进商务区的规划开发和交通枢纽的协调。

截至2017年8月,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闵行部分)企业累计2154户,其中核心区共有企业997户。

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闵行部分)已累计引进上市公司总部或总部型机构73户。其中,主功能区(闵行部分)两大知名开发商正荣集团和中骏集团的总部已迁入虹桥商务区主功能区(闵行部分)。此类企业总部的迁入,不仅仅是其房产或销售产业的引入,同时也把其关联的金融、研发、创新版块业务一并迁入了核心区。

打造长三角发展引擎

据了解,目前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入驻企业已近1000家,其中外资企业85家,近百家国内房地产开发企业总部和上市公司区域总部落户。占地面积86.6平方公里的虹桥商务区正成为长三角乃至华东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

根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虹桥商务区依托虹桥枢纽,构建面向长三角、服务全国的高端商务中心。虹桥商务区紧邻江浙两省,处于长三角城市轴的关键节点,区位优势明显,正成为带动上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促进城市空间布局调整、助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新动力。

上海社科院院长王战表示,上海对总部经济的认识过去更多来自于外资企业,外资企业聚集形成总部经济环境,内资企业也正在进行,虹桥商务区未来五年的重点就是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和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根据规划,2020年,虹桥商务区就业规模预计达到60万至70万人,逐步成为长三角区域性就业、商务、商业、贸易和活动中心。

据介绍,目前虹桥商务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完成,通过“大交通”、“大商务”和“大会展”三大功能,促进上海以及长三角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大虹桥”效应逐步显现。

2016年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总客流为3.5亿人次,日均近100万人次。枢纽联动和应急处置机制优化完善,“远程值机”、“空铁联运”和“公铁联运”等多交通方式联运快速发展,机场短驳、夜宵交通配套、临时引导和公交配套方案进一步完善。虹桥枢纽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平安交通建设示范点”,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2016年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出,上海人口过度向中心城区集聚,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城市运营成本过高等“大城市病”。虹桥商务区的发展有利于上海与周边城市互补发展。

“头脑总部在虹桥商务区、加工工厂在长三角”的1小时产业圈正在加快形成。截至目前,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入驻企业已近1000家,其中外资企业85家,有罗氏、壳牌等近百家企业总部选择在这里落户。

王战表示,虹桥商务区通勤做得好,完全可以实现住在周边地区,工作在虹桥商务区。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群、都市群,因为技术前提没有具备,这个技术前提就是必须要有通勤条件,这对虹桥商务区的发展非常有利。

而作为搭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的重要载体, 2016年,在实体经济增速放缓、部分展会规模缩减,缺乏一批超大型双年展支撑的大背景下,国家会展中心共举办各类展览、活动54场,其中,全年10万平方米以上的规模性展览面积占比超过90%,国际性展览面积占比超过95%。

中国家居巨头红星美凯龙把总部落户在了虹桥商务区,董事长车建新表示,落户虹桥商务区有利于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虹桥商务区正是通向世界的登机口。

建设长三角绿色CBD

虹桥商务区规划建设的一大优势在于利用后发优势,总结以往规划建设中的经验教训,站在更高起点上建设。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这在虹桥商务区都有很好的体现。

按照规划先行的理念,虹桥商务区的规划方案曾在全球范围内招标,最终确立了“最低碳”“特智慧”“大交通”“优贸易”“全配套”“崇人文”六大开发建设特色。

虹桥商务区为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以及考虑机场周边建筑限高的要求,在规划之初就对地上、地下空间统一进行的高强度规划。通过这样的规划布局,提高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并鼓励人们在商务区核心区内步行,减少机动车出行,实现低碳交通。

建立慢行系统、实现低碳交通仅是虹桥商务区践行低碳绿色理念的一个呈现。据了解,虹桥商务区要求核心区所有建筑均需达国家绿色建筑标准,超过50%建筑达到二星级以上标准,地标建筑达三星级标准。商务区内建筑不少都获得国家绿色建筑和Leed双重认证,虹桥商务区被评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

同时,虹桥商务区有意识地打造商务区的文化地标,在基本公共配套按照相关标准之外,建设标志性的剧院、博物馆、图书馆,让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0.18平方米。

当前,上海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虹桥商务区将以“高端商务+零距离联通世界”的全新概念,重新定义长三角CBD。

按照虹桥商务区“十三五”规划,未来,虹桥商务区将通过“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的核心功能的打造,进一步整合周边产业、要素与经济资源,提高对生产服务、商务服务、知识服务、信息服务的综合供给能力等,建设成为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大平台,推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共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向纵深推进。虹桥商务区未来五年的重点就是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和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打造长三角联动发展新引擎和世界一流水准的高端商务区。

(记者 李志勇 黄可欣 北京报道)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