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领域打假初显成效
2017-10-11     □记者 屈凌燕 杭州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通过开展国际合作等方式,中国电商领域的打假初显成效。

据国际商标协会反假冒部门协调官蒂凡尼·弗介绍,2016年全球买卖的假货产品价值4600亿美元。而“大部分假货买卖发生在网上,因为网络更不容易暴露。”

各大机构和企业在电子商务反假方面有各自的经验。阿里巴巴公司通过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系统框架,目前主动拦截与下架的链接数量已经是权利人线上投诉链接数量的28倍。

腾讯公司针对“发现难、举报难、鉴定难”问题,提供了“用户提交线索、品牌方认定、平台采取措施处理”的应对策略。网易公司则将电商平台与自主品牌结合,从源头上反假。

杭州被称为“中国电子商务之都”,全国85%的网络零售、70%的电商跨境贸易额和60%的B2B交易额是在杭州的电子商务平台上完成的。

杭州市质监局局长楼倻捷介绍说,为破解网上抽检难题,杭州质检总局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风险监测中心组建了一支专业买样人员和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团队——“神秘买家”。这些“神秘买家”以普通消费者网购的方式,在电商平台购买样品并送检,已完成检测任务5.6万多批,向全国推送风险监测数据11062条,倒逼电商平台和企业提高质量管控水平。

通过信息共享,57家电商平台上的2150万条质量基础数据和平台管控数据与政府监管数据实现了互通共享。通过协作打假,中国完成协查案件1102起并下架召回85600批产品。

自开展质量治理以来,中国电子商务呈现出质量提升、发展加速势头。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从33.5%提升到64.5%,“三无”产品率从24.3%下降到10.6%。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