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闵行:医联体助力分级诊疗惠百姓
2017-10-13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特大城市,虽然医疗资源非常丰富,但是非中心城区的市民想看一次病,还是路远费力。如何让优质医疗资源为更多人共享,上海市闵行区做出了医联体的尝试。近日,随着“中山医院-闵行”、“龙华医院-闵行”这两个医联体在上海市闵行区同时成立,上海闵行区的医联体达到了8个。

近两年来,闵行区先后建成“复旦儿科(闵行协作网)”、“华山-五院-闵行”、“仁济-浦江”、“肿瘤医院-闵行”、“岳阳医院-闵行”、“眼耳鼻喉科医院-闵行”等6个医联体,汇聚一批市级优质医疗资源,支撑区域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仅2017年上半年,闵行医联体为签约居民实现三级医院转诊1992人次,完成心电图远程会诊54736人次、放射远程会诊195031人次、眼底镜检查18537人次、双向查房1891人次。

区校“联合”:从“点对点”到“面对面”

医联体帮扶通常“点对点”或“点对面”,即一家大医院对一家或几家基层医院。但2014年,闵行区政府与复旦大学签订“共建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合作协议,启动全方位的区校战略合作。

“闵行有多年卫生信息化建设基础,并拥有基于居民电子档案的大数据资源;而复旦大学及附属医院在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和医学人才方面具有国内领先优势。双方合作,具有巨大的远期效益。”闵行区卫计委主任杭文权说。

双方合作,计划用5年时间,基于闵行区居民健康大样本、大数据生物样本库,双方将建设生命健康研究中心,同时建立社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3年内完成对闵行区内573名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与专业技术轮训。

除了与复旦大学合作,闵行区还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签署了共建协议,旨在创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疗机构管理模式,建立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以中医类别全科医师的教学、规培为重点,选取2至3家闵行区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学教育、医疗服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紧密合作,力争用3至5年时间将其创建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同时,借助上海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优质资源,闵行区以区中医医院和吴泾医院为两大龙头,带动公立医院及社区中医科室,同时辅以民办中医医疗机构,逐步架构医教研协同型的区域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杭文权表示,“十三五”期间,闵行区将进一步深化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合作,全面提升闵行区中医药服务能级,更好地保障辖区百姓健康。

专科“联动”:“大学科”首当其冲

在推进医联体的过程中,正是“专科先行”——以学科建设为基础,探索分级诊疗。

以“华山-五院-闵行”为例,该医联体以“大学科制”推进专科建设,根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优势学科及闵行区域实际,将“神经内科”和“普外科”率先纳入第一轮“大学科”建设计划,由闵行区政府给予学科建设专项经费,医疗机构进行经费匹配,形成“资源投入+绩效考核”的管理模式。

为何是神经内科与普外科呢?杭文权介绍,闵行区老龄化趋势明显,全区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为31.24万,闵行脑卒中发病率为229.7/10万,因此,医联体将神经内科作为首轮“大学科”建设对象。同时,闵行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双向转诊病房,为度过急性期的康复患者提供集中管理医疗服务。

选择普外科也是一样。近年来,闵行区持续开展“肿瘤早发现早治疗”筛查,取得较好效果,全区每年发现新发肿瘤患者近3500例左右,但目前区内手术服务量未能满足肿瘤患者需求,大部分肿瘤患者出于对高端医疗水平的盲目需求,无序自发择院,造成就医秩序混乱和医疗资源紧张。因此,医联体将第五人民医院普外科作为首轮“大学科”建设对象。

为了保障各方利益,闵行区明确承诺对与三级医院建立医联体的区域医疗机构进行收入托底,约定三级医院和区级医疗机构医疗收入的分成比例,同时每年支付三级医院基本管理费。

区域“联谊”:“专病菜单”量身定制

在闵行区浦江镇,有个特别的社区“糖尿病分级诊疗工作室”,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内分泌科主任麻静牵头,与浦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公共卫生人员、糖尿病专科护士等组成,通过糖尿病前期筛查、专家门诊、双向转诊、双向查房、跟踪随访等,搭建一个全新的糖尿病管理模式。这个工作室,正是来源于“仁济-浦江”医联体。

这种模式,正是仁济医院南院对接浦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服务50万人口。

对此,浦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志勇介绍,在仁济医院南院支持下,该中心根据当地居民的常见病诊治需求,量身定制了“专病菜单”:建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医科、眼科等4个专家工作室,以及呼吸科、老年科、肾内科、骨科等4个主治医师教学门诊和1个脑卒中MDT(多学科诊治团队)。每周,社区都有专家坐诊,让患者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三甲医院优质医疗服务。而该中心的全科医生可以定期到仁济医院南院参加“双向查房”、“三级查房”。

在浦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闵行强大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浦江社区与仁济南院可以“无缝对接”:社区门诊、体检等途径的心电图资料传输给仁济南院,10分钟内诊断结果就可以传输回来;放射科影像资料传输过去,30分钟内就有诊断结果。仁济医院南院副院长李劲介绍,双方探索打造日间手术“1+1”延伸诊疗信息化平台,建立延续化诊疗随访数据库,在“全-专”团队配合下,让双向转诊更畅通,让患者的康复不再成为难题。同时,双方还合作开展“健康社区”计划,探索对社区居民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杭文权表示,闵行医联体处于探索阶段,还面临不少困难,例如各个医联体之间未形成一体化管理、分级诊疗效果尚不明显等。

为进一步加大信息化保障力度,闵行卫生计生委与上海电信合作,探索打造区域移动智能化就诊服务平台——“捷医”平台,在线为居民提供智能导诊、分时预约、智能排队、查询提醒、统一支付等服务。

(本版稿件均由谢小丽提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