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工旅行”免费游?当心安全隐患、劳务欺诈
2017-10-13     □李双溪 黄雪娇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由于旅游价格不菲,一些大学生采取“义工旅行”的方式旅游,即以为旅游目的地旅社打义工,来换取免费吃住的免费游。但记者发现,免费游的背后存在安全隐患、劳务欺诈等诸多问题,提供免费食宿的“诗与远方”不能说走就走。

赖紫莹是华中师范大学大四的一名学生。去年暑假放假前,她在网上看到青旅招募暑假义工的信息。

“不用准备太多,只要买好往返车票,带点零花钱,因为吃住都有地方,还有当地人给旅游攻略,这对大学生来说再适合不过了。”赖紫莹说起来还有点兴奋。

暑假来临时,赖紫莹的厦门义工之旅最终成行。旅馆生意不算太忙,她每天早上9点开始打扫客房,中午给店员烧饭,下午则可以“出去玩”,到了周末还能休息1天。20天的旅行让赖紫莹在朋友圈里晒足了照片。

但长春市大三学生周涛的第一次义工旅行却没那么幸运:他碰上了一家“黑店”。今年8月,周涛通过某微信公众号的义工平台介绍,来到大理的一家旅馆,招工信息中是住单人间,但到店后,他却只能和其他三名义工挤在一间房,睡上下铺。每天擦地、收拾房间、刷马桶,工作10多个小时,可一日三餐还得自己动手,本就不会做饭的他,吃了十多天方便面。半个多月下来,都没走出方圆十里。“简直累成了狗,老板娘还嫌我手脚慢。”周涛说。

在天涯和知乎等网站上,因为义工旅游“被坑”,曝出安全隐患的帖子就有几十篇。专家表示,义工旅行与单纯的旅游不同,因其还有劳动关系的内容,由此产生的很多问题都属于劳务纠纷。鉴于我国的相关措施和行业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义工旅行很容易成为少数店家雇佣廉价劳动力的方式。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系主任韩宾娜提醒,义工旅行本身是年轻人接触社会、锻炼自身的好机会,但千万别“说走就走”。在此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对店家进行了解,多方面掌握当地情况和劳务信息,如有可能要与店家签订劳动合同,对责任义务进行明确划分。同时,旅游部门也应建立机制,加强监管,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