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崛起:中国智造“弯道超车”
2017-10-21 来源:经济参考报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AI)的进化速度大大超过了人类的预期。机器人、无人超市、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深入至人类日常生活,其影响程度同样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期。

过去5年,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加速跑”和突破相当卓著——顶层设计重磅出台,创新创业高度活跃,超级应用层出不穷,在应用和解决方案层面领先世界。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希望通过人工智能实现行业的转型或转换,实现“弯道超车”甚至“换道超车”。

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调查,未来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将继续为中国经济注入能量。

机器人产业“由大变强”

中国机器人产业近5年来蓬勃发展,在销量逐年蹿升的同时,以新松、科沃斯等为代表的骨干企业也强势崛起,核心技术、零部件国产化率日益提高,正在呈现出“由大变强”的良好势头。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共销售8.7万台,占全球总销量的近三分之一。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上升势头不会减弱,且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将有所上升。

“近5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增速保持在20%以上,已成为推动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的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控制器、无人机、深海机器人等领域的技术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可预见的未来仍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日前在北京举行的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说。

中国重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2016年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中国的机器人产业要在重大标志性产品、关键零部件、产业创新能力、培育龙头企业等方面取得率先突破,中央和地方政府给予政策、财税、融资、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支持。

在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展览现场,一台双臂机器人流畅自如地绘制着优美的沙画,引来众人围观,只见它两臂如真人般灵活、协调,画出的图案细致入微……它便是中国机器人领军企业之一、新松机器人研发的国内首款双臂协作机器人。

据新松战略规划中心副总经理刘伟强介绍,这款机器人采用了柔性多关节技术和可动仿生双目视觉系统,具有高灵活性、安全性、自主避障、快速配置等特点。在工业生产中,它可以在人类身边协助工作,完成装配、分拣、上下料、搬运、包装等工序。

除工业机器人外,国产服务机器人的表现同样亮眼。民营服务机器人企业科沃斯带来多款新产品参展,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

科沃斯新一代扫地机器人模仿蓝鲸的生理结构,研发出了“蓝鲸清洁系统”;其展出的空气净化机器人则改变了普通空气净化器只能放置在固定地点的不足,可以智能感知室内空气的清洁程度。科沃斯董事长钱东奇表示,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服务机器人让人们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改善了生活质量。

中国机器人产业在自主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国际合作。2016年年底,中国家电巨头——美的完成了对世界知名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德国库卡集团的收购,以借助库卡的先进技术提升自身智能制造水平,并与库卡联合开发机器人产品。

在国家政策鼓励下,中国多地制定了各自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机器人产业园蓬勃发展。据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介绍,根据规划,到2025年,北京市机器人产业收入将达到600亿元以上,形成全球领先的机器人技术协同创新体系,人工智能、软件、操作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领军企业达到10家以上,基本建成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创新应用基地。

无人超市“走在前面”

店内没有服务人员,自助选取、自动结账,“拿了就走”。这种听起来有些科幻的购物场景,如今已经走进现实。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新式购物的好处在于方便快捷、优化体验。对于商家,则可节约成本。据测算,无人超市每个月的运营成本不到传统门店的15%。

这样一家小店,科技含量可不低。物联网、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多种热门技术在其中各显神通。

2016年年底,美国技术巨头亚马逊高调推出智能无人超市项目“Amazon Go”,可谓把各种“黑科技”用到了极致:货架上安装有红外传感器、压力感应装置、荷载传感器,智能摄像头进行人脸、图像和手势识别,计算机系统高速运转、处理海量信息……

但因为相关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店面改造成本过高等原因,亚马逊无人超市目前仍处于内部测试阶段。

中国目前推广的“淘咖啡”“缤果盒子”“F5未来商店”等无人超市则更加“务实”,大多以已经成熟的射频识别技术(RFID)电子标签为基础,辅以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和一定的深度学习技术,更易于落地和形成商业规模。

缤果盒子创始人陈子林对记者介绍说:“我们的模式就是,融合一部分人工智能技术和成熟的物联网技术,打造可规模化复制的无人便利店,进行市场创新与开拓。”在他看来,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快速开拓增量、占据市场,积累无人业态的运营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后续的技术升级,同时优化操作系统。

事实上,无人超市技术本身并非源于中国,但与创新应用、商业模式结合后,率先在中国取得成功,这样的例子近年来屡见不鲜。这得益于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出的创新活力,以及不断优化的、利于创新的“生态环境”。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国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显示,中国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活跃度逐步提高,超过40%的受访企业有创新活动。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发布的“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也显示,中国在创新质量上再进一步,连续5年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创新排行的“领头羊”。单项指标排名则更加凸显了中国创新的优势:国内市场体量、知识型员工、原创专利等方面,中国都排名第一。

向来以创新见长的欧美国家,也逐渐将目光投向东方。英国《经济学人》、美国《纽约时报》等知名媒体就曾刊文,专门讨论西方“借鉴”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成功创新的现象。美国《连线》杂志更是直接指出,未来的机会属于中国。

深度学习让“教育变得更好”

打开手机对着孩子的数学口算作业扫一扫,就能知道哪些答对、哪些答错——杭州一家科技创业公司推出的一款免费手机软件,上线不足月,就获得了当地小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好评。

该手机软件主要免费帮助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家长和老师批改数学口算题。用户可通过APP拍摄作业本,1秒后即可检测出错误答案,准确率为95%。

据开发此软件的杭州大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大拿”)介绍,“爱作业”9月2日正式上线不到1个月,用户激活量已超过40万次,日活用户超过20万,后台每天能接收至少50万张作业图。

“这样的传播速度,在我约20年软件工程和人工智能的职业生涯中从未有过。”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杭州大拿联合创始人罗欢说,看来批改作业确实是家长和老师的“痛点”。

据了解,批改作业“机器换人”的点子最初由杭州大拿的一名员工毛礼辉提出——他是一名小学生的父亲,苦恼于每天下班后还要批改孩子的口算作业——“作业本一页一般是60题,有时100题,忙了一天,再看到密密麻麻的题目,人都懵了。”毛礼辉说。

“‘爱作业’现在的智能程度到小学三年级,我们下一个小目标是让它小学毕业。现在是口算批改,接下来会逐步支持英语和语文教学等,比如地道口音的人工智能英语老师。”杭州大拿CEO陈明权介绍说,“爱作业”识别引擎背后用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不断“学习”小学生作业本来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

“爱作业”走红,杭州等地小学低年级的家长们和老师们都觉得颇为受益。数学特级教师、北京义格教育集团数学课程总监胡赵云说,仅仅是判断孩子口算题的对错,就足以让家长与教师们高呼“解放”,可见人工智能的威力。

“人工智能在教育实践中最大的优势,就是把老师从高重复度、低价值的工作任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做激发孩子学习动力等创造性的工作。”数学特级教师、杭州学军中学副校长冯定应说。

记者注意到,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要求人工智能进入中小学课堂的学习内容。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师伍肖认为,作为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未来科技,人工智能将改变未来整个的学习方式。人工智能的普遍应用,可能相应会要求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更多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比如更加注重艺术教育、创造性教育等;在培养方式上更注重学生的体验及互动方式的学习。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王健则认为,未来教育一定是教师与人工智能相辅相成的,未来也需要“人机共生”的教育——用“机器的智慧”和“人类的情感”共同去达成个体生命的丰盈和成长。

(记者马岩、刘石磊、杨骏、余靖静综合报道)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