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营改增以来 减税规模超万亿
2017-11-08     □记者 孙韶华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经济参考报》记者7日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财税改革的重头戏,减税效应持续释放。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累计减税10639亿元,其中,2016年5至12月减税4889亿元,今年1至9月减税5750亿元。

据统计,在营改增拉长产业链、扩大税基的作用下,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四大行业营改增纳税人月均增加20.7万户,明显高于2016年的月均增加8.4万户。

营改增其意义不止是减税,更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分工优化,拉长产业链,带动制造业升级和服务业发展。“全面推行营改增,在为企业实质减税的同时,也引导企业集团把部分现代服务业从集团母体之中分离出来。在为母体企业服务的同时,也为市场上的其他企业提供服务,从而助推全社会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林江认为,全面实行营改增推动了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分工更趋专业化,推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从而加快了广东的加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步伐。

值得关注的是,减税政策的民生效应也在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享受到减税红利。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支持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减税规模继续扩大,减税约790亿元。

在今年国务院出台的六项减税政策中,简化增值税率政策格外引人注目。从7月1日起,我国将增值税税率由4档减至3档,取消了13%的税率,将农产品、化肥、天然气、自来水和居民用煤等直接关乎民生福祉的生活必需品增值税税率从13%降至11%。简并税率政策将通过传导机制引导部分生活必需品价格下降,从而用税收“减法”去换民生的“加法”。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樊勇指出,结构性减税的关键是民生为先,是真实可感的民生效果。百姓逐渐鼓起来的钱包,也会转化为购买力,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