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哨
Science Outpost
2017-11-1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可穿戴电子设备免充电成为可能

□记者 柯高阳 重庆报道

我国科学家近日报告说,已设计出一种可以为运动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的能量采集器,从而使可穿戴电子设备免充电成为现实。

“随着可穿戴电子设备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采集人体运动产生的能量,以延长电池运行的时间。”该研究负责人吴治峄博士介绍说,目前采集人体运动能量的原理和方法包括电磁感应原理、压电效应和摩擦电效应。其中,利用悬浮永磁体做平移运动来采集能量是常见的方式,但这种采集器通常被限定在特定的运行方向上,如果发生角度倾斜,采集器的电能输出将受限。

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团队设计出一种手镯形的新型能量采集器。通过两个做圆周运动且相互排斥的磁体,采集器能够将任意方向的运动转换为磁体的旋转运动,从而实现对人体任何运动方向上的机械能进行采集。

手镯形能量采集器采用对称性设计,对运动磁体的初始位置没有特殊要求。

实验结果显示,在任意单次运动过程中,能量采集“手镯”在0.13秒的时间内即可存储0.15毫焦耳的能量,有效平均功率达到1.17毫瓦以上。

据悉,通过人体日常运动采集转换而来的电能,可以延长可穿戴设备的电池续航时间,足以维持运动手环等低功耗电子设备的正常使用而无须充电。

“蒙面识别”设备取得初步进展

□记者 欧飒 北京报道

日前,有消息称,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正在开发“蒙面识别”设备并已取得初步进展。在这种设备面前,即使用帽子、墨镜、面罩等物品遮挡面部,也能被认出。

据悉,设备采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测量面部14个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然后根据这些数据估计出被遮挡的面部结构,将其与数据库中存储的面部图像进行比对,从而分析出蒙面者的身份。

在初步测试中,对用帽子或面纱遮挡面部的人,这台设备的识别准确率达到了56%,如果戴帽子或面纱的同时再戴上墨镜的话,识别准确率是43%。

虽然目前的准确率还不高,但领导设备开发的阿马尔焦德·辛格说:“我们已接近将它用到实际中。”

关于这台设备的研究,还未经过同行评议或发表在学术刊物上就引来争议。研究人员说,设备将有助于帮助执法部门捉拿罪犯,而有人担心,这会侵犯个人隐私。

日本开发出水中大容量光通信技术

□记者 华义 东京报道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前不久成功研发出水中大容量光通信技术,可以以每秒20兆比特(Mbps)的传输速度实现100米以上距离的双向通信。

日本时事社的报道说,目前的水中无线通信主要依靠声学通信技术,传输速度较慢,每秒只有约10千比特(kbps),还不能实现大容量无线数据传输。而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的一个小组开发出了水中光通信设备,在海中水深700米至800米的区域进行了试验,以每秒20兆比特(Mbps)的传输速度成功实现了120米距离的双向光通信。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是日本国立研究机构,主导日本的海洋研究和资源调查,拥有“深海6500”和“地球”号等深海探测船。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