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州:黄河见证古城兴
2017-12-06     □王绍刚 肖伟 来源:经济参考报

滔滔的黄河水奔流不息,诉说着陕州大地的历史巨变;圣洁的白天鹅翩翩起舞,吟唱着陕州大地的五彩乐章……三门峡市陕州区古老而又年轻,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中华民族黄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撤县设区一年有余,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讲不完的历史故事

无论是“陕州”,还是“陕县”,都频频出现在历史文献中。

这片热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禹开三门、夏商征战、分陕而治、甘棠遗爱、秦晋之好、唇亡齿寒、假虞灭虢、崤之战……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典故和成语出自这片热土。

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较大的人类群居部落,夏王朝时这里更是中心区域。公元前11世纪,周灭商,此地先后属焦、虢两国,尔后成为西周初期两大统治区域的分界线。据《左传·隐公五年》记载:“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周公与召公的封邑是以“陕塬”(今陕州区张汴塬)为界,以东为“陕东”,以西为“陕西”。这就是著名的分陕而治,陕西省名称由此沿袭至今。

公元前390年,秦惠公置陕县。800多年后,北魏孝文帝于487年置陕州。之后,陕县与陕州交替变更。1913年民国时期又置陕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9年11月,陕县曾并入三门峡市,1962年3月恢复陕县建置,1994年,陕县县委、县政府机关从三门峡市区迁至县西大营镇温塘村。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这里见证过车辚辚、马萧萧的喧天征尘,经历过刀光剑影、箭镞纷飞的战争洗礼。这里更留下诸多文化遗存,流传千古的《石壕吏》,让人永远记住了诗圣杜甫踽踽独行在此间的生动场景;车载千秋的崤函古道,见证了丝绸之路昔日的繁华和中华民族的开放精神;千年古刹空相寺,留下了禅宗祖师达摩圆寂时的顿悟;饱经沧桑的宝轮寺塔,是中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登塔瞭望,可尽览九曲黄河胜景。

据统计,目前,这里有旧石器时代遗物出土点5处,龙山、周口文化遗址、虢国古文化遗址等35处,古城址6处,石碑249座,石刻遗像7处,夏后皋墓等古墓12处,古桥4座和古建筑宝轮寺舍利塔及空相寺、达摩塔、安国寺等。2014年,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赞不够的发展成就

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开园一举成名天下知,河南骏通专用汽车出口欧盟领风骚,高阳山温泉国际度假区跻身热门景点排行榜,二仙坡绿色果业山庄美名扬……

近年,陕州区确定了“工业强区、特色富农、三产活区、城市带动”的四大战略发展思路,34万陕州儿女齐心协力,为区域经济平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亮点纷呈。

围绕“工业强区”战略,加快完善工业结构,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工业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陕州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强与大企业、大财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新的突破。目前,陕州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5家,铝及铝加工、精细化工、汽车装备制造、新能源等8大产业体系稳步发展,一跃成为“郑洛三”工业走廊的重要支撑节点,在豫西经济板块强势崛起。

强力推进“特色富农”战略,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思路,围绕建成“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定位,创特色、打品牌,大力发展“果、烟、林、菜、牧、菌”六大支柱产业,孕育一批叫得响的全国知名农产品,使特色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比例达90%以上。如今,陕州区特色农业遍地开花,农业发达、农村发展、农民富裕,特色农业的无穷魅力正在这片热土上绽放。

在“三产活区”战略上,坚持以特色商业区为壮大服务业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立足资源开发、突出温泉特色,推动相关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多元化发展,着力打造三产服务业高地。目前,特色商业区入驻企业120家,规模以上企业37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3亿元。特别是旅游产业突飞猛进,初步构建了以陕州地坑院、甘山国家森林公园、雪花谷漂流等景点为支撑的民俗生态旅游,以高阳山国际温泉度假区和白天鹅观赏园为重点的温泉休闲度假游,以空相寺为龙头、石壕古道等文物古迹为依托的文化古迹游等精品旅游线路。

坚持实施“城市带动”战略,自2012年以来,陕州区在城市建设上累计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58个,完成投资70.4亿元,城市框架已拉大到35.07平方公里,建成区达15.2平方公里。一个风景如画、生态宜居、功能完善、魅力无限的陕州城已呈现在人们面前。

望不尽的无限美景

二十世纪50年代,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拦洪蓄水,陕州老城废弃,陕县与三门峡市并城办公。1986年,三门峡升格为地级市,随着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陕县西迁办公,建设新县城成了必然选择。

1992年陕县新县城建设拉开序幕,十几幢办公楼同时开工建设,于1994年实现了县直机关西迁办公,至此,拉开了城市建设框架。2004年,陕县城区纳入三门峡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为三门峡市一城三区组团式自然山水城市西区部分。2007年,陕县斥资600万元在三门峡市总体规划的框架下,聘请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了《陕县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先后完成了修建性详细规划、重要节点规划、街景规划和专项规划,所有规划的编制于2008年12月通过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多年来,陕县绘制的城市建设发展蓝图,实现了宏观和微观的有机对接,单体和整体的和谐统一,使城市建设更具科学性、前瞻性和合理性。

陕县紧紧依托矿泉、自然山水等资源环境优势,发挥综合交通枢纽作用,突出居住、商贸、休闲、物流等主要功能,努力建设环境优美、功能合理、设施先进、营运高效的豫西休闲宜居生态城市,城市框架基本拉开,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如今,一座崭新靓丽的新城在黄河岸边生根发芽。

2016年1月,随着国务院行政区划调整,陕州区挂牌成立,以原陕县的行政区域,区政府驻大营镇陕州大道18号,开启了陕州区发展的一个新纪元。陕州区在撤县设区第一年,在全国乃至海外打响了“陕州”品牌,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拼得开门红。

引爆地坑院,火遍全国。2016年5月,陕州地坑院景区精彩开园,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互联网+旅游”最具成长力景区,获得腾讯“政务创新奖”,成为三门峡市乃至河南省转型发展的亮点。

点亮陕州灯会,光耀全国。精心打造的首届陕州地坑院主题文化灯会,总体规模“全省第一、全国一流”,点灯1个月,客流量达到100万人次,先后被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继陕州地坑院之后,陕州灯会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叫响“二仙坡”品牌,香飘全国。二仙坡绿色果业有限公司入围2016中国果业龙头百强企业,“二仙坡”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拓展电商渠道,旺销全国。陕州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建成运营,开辟了农业电子商务的新路径,培育了一批诸如“山果演义”“山生有杏”“老醋男”等知名电商品牌;金秋果业在淘宝、天猫等平台上,苹果销售额稳居全国前5名,实现了线上线下销售“两旺”。

获批铁路专用线,辐射全国。陇海铁路观音堂站至陕州产业集聚区石油化学品专用线获郑州铁路局批复,欧亚大陆桥上多了个陕州化工陆路港,从而为陕州区产业集聚区做大做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招引卫星小镇落户,连接太空。中科院北京中科数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投资的中西部首个高光谱卫星遥感数据存储与分发中心落户陕州区,拉开了陕州区卫星大数据应用产业的序幕。

本期稿件由本报记者李丽静组稿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