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警惕美联储货币政策紧缩的外溢效应
2018-01-31     □记者 周武英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全球经济企稳向好的背景下,2018年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正常化前景如何?全球是否会很快迎来货币紧缩周期?货币政策调整将带来哪些影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2018年第1期“国经论坛”1月29日在京举行,专家们就上述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表示,自2014年美国经济逐步趋稳,美联储就开始探讨和制定平稳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的计划,此后,随着欧元区、英国、日本等经济体先后走出经济衰退并呈现向好态势,平稳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逐渐成为全球主要央行的政策选择。他认为,货币政策收紧是一个逐步调适的过程,目的是实现经济平稳运行,并预防风险。美联储缩减资产负债表不会一蹴而就,整个进程预计超过五年。主要发达国家政策调整将直接带动相关国家中长期国债收益率趋势性上行,加快部分国家和地区央行政策正常化步伐,可能加剧全球资本大规模跨境流动。对我国而言,将影响境外资产安全,对国内价格水平和进出口产生影响,增加我国实现跨境资本双向流动基本平衡的难度。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表示,全球经济正在加速增长,周期性上升势头加强,国际贸易复苏成为全球经济提速换挡的重要动力,但不平衡情况仍然严重。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将回归正常化,利率上升周期迎来拐点。未来,拐点的持续时间取决于经济复苏情况。在这一背景之下,全球货币政策呈现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紧缩中存灵活、汇率与政策出现偏离、资本流向出现分化。他预计,国内货币政策也将呈现偏紧趋势,宏观管理将面临挑战。中国需要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注意防范资产市场泡沫,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和资金流动机制,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动中国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全球资金汇聚地。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谭小芬表示,美国货币正常化受制于巨额政府债务给美国金融市场带来的风险,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制约。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将给全球金融稳定带来挑战,抑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其中新兴经济体可能受到较大影响。对中国而言,需注意资本流出风险上升、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加大、外汇储备管理难度加大、中性货币政策或难以维系、金融风险趋于加大以及债券市场利率进一步上升的压力。

国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边泉水表示,近期美元快速贬值基本面因素较弱,随着市场关注点逐步回归基本面,美元指数仍将可能温和上升。这一趋势将扭转资金流向,对新兴市场形成压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