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老城:墙内是历史 墙外是未来
2018-02-23     □记者 白佳丽 喀什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祖国西域边陲,一座老城迎来两次新生。

喀什市中心,人民路-色满路-亚瓦格路-土曼路合围而成喀什市的“一环”。一环之内,就是“喀什老城”。走进老城,就穿越了时光。丝路驼铃声声,赋予生土墙间每一寸凸起与凹陷历史的轻喃,多元文化涂抹出艳丽的门框色彩与雕花墙围。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喀什噶尔古城历史文化资源汇集”中考证,“老城基本为17世纪前的街区形态,不少建筑修筑年代逾400年。”最早关于喀什筑城的文字记载是汉武帝时期出使西域、凿空丝路的张謇,其于公元前128年抵达疏勒(即今喀什),记载城内已形成城市的轮廓和街市。

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喀什老城,是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大规模生土建筑群。时间积淀了历史,也沉积了狭窄的街巷、拥挤的建筑、过密的人群。为了改善老城居民生活条件,提高防火抗震能力,2010年,中央八部委联合发文,正式批复《喀什市老城区危旧房改造综合治理项目方案》,确定从当年起,总投资70.49亿元,对老城28个片区、49083户、507万平方米危旧房进行改造。老城迎来生命第一次转折。

老城改造充分遵循“修旧如旧”原则,改造和维修时尽量保留和利用原有建筑构件,力求达到“不是老城,胜似老城”的效果。层叠错落的古朴土屋、九曲八弯的迷宫小巷、雕刻精美花纹的木质门窗,一一被保留下来。同时,“新生”后的老城拥有了消防通道、公共场所、水电暖等基础设施。

世代居住在喀什老城的萨拉赫丁,改造前一家人挤在几间破旧的土房子里。如今他和父母住的房屋有了上下水,通了有线电视、天然气和互联网。门口小巷也被打造成旅游观光街,每天中外游客络绎不绝,他家的咖啡店一天收入2000元。

在老城沿街,传统的铁器、铜器、陶器匠人忙碌不停,吸引着众多游客。当地政府在老城区28个片区集中连片打造了地毯一条街、花帽一条街、手工业一条街、餐饮一条街等99个特色街区,形成了错落有致、民族风浓郁的建筑形态,让老城居民住上新居的同时就地就业,增加收入。

“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让这座枕着古丝路沉睡了千年的“老人”,再一次听到时代的召唤。

喀什东临塔克拉玛干沙漠,南与西藏阿里地区相邻,和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接壤,拥有红其拉甫、卡拉苏等口岸。

达那克孜·达吾提是一家婚纱摄影店的店主,也是喀什第一批做婚纱摄影的人。她以前做服装生意不赚钱,就转行美容美发和婚纱摄影,如今分店开了五六个,徒弟有近三十个。每当肉孜节、古尔邦节和情人节,她的婚纱摄影店一天要拍10对新婚夫妇的婚纱照。“这几年,来喀什的中外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观念也越变越新。”达那克孜说,她的目标,将来是去北京学新的专业知识,把连锁店开到喀什之外。

布沙日姑丽·艾山,从小便有开手工糕点店的梦想。2011年,她从喀什市妇联申请小额贷款3万元,开了一家不到30平方米的小店,取名“西仁蛋糕店”。不久,她在乌鲁木齐召开的中国-亚欧博览会上认识了中国东部地区的甜点师,制作技艺越来越纯熟,营业额上涨得很快。“所有糕点都是我手工制作,现在不仅卖到东中部,还有外国游客来购买。”布沙日姑丽说,通过自己的努力,她不仅实现了梦想,还要把更多姐妹带进新的生活。

如今,离喀什老城10公里外,就是喀什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2014年,综合保税区项目正式获得国家批复,作为南疆首个综合保税区,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载体和促进南疆经贸发展的重要平台。

保税区设置保税仓储、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展览展示、口岸操作、航空货运和综合配套服务等七大功能区,具备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能力。利用综合保税区加工贸易、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现代物流业等便利条件,中国与中亚、南亚乃至欧洲经贸交流的“喀什通道”正在形成。

综合保税区旁,是新疆第二大航空港——喀什国际机场。2017年12月21日,这里迎来当年第200万名旅客,喀什机场成为西北首个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万人次的支线机场。驼背上建起来的古丝绸之路,被立体交织的现代交通网络取代,南来北往的旅人商贾来往穿梭,再现丝路繁华。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